第94章(第3/4页)

分组的时候,齐苗自然而然的和刘燕子她们分了一组。

原本她也嫌干活苦,嫌干活累,可刘燕子给她讲了一通,讲挣不到工分,过年分不到口粮,要饿肚子……

刘燕子当年来这插队,和刚来的齐苗一模一样,天天嫌累,想回城里,只想干轻松工分少的活,过年分粮的时候,她就分了只有旁人一半的口粮。

第二年,饿的脸都是肿的,要不是一块来这的知青们,借给了她点粮,她都不知道要咋熬。

齐苗被吓坏了,第二天就找到了黄爱国,说不想喂猪了,要去干工分高的锄地的活。

“哼。”

刘庆花见她这样,眼里露出了看好戏的神色,等待会去挖河,这个齐苗就笑不出来了。

她们干惯农活的老知青,干一整天,都有点受不了,这个刚来的锄个地,就受不住,能受得了挖河那样的重活?

那些工分和钱可不是好拿的。

“宋知青不在真是太可惜了,这能挣不少的钱哪,他前几天和小文结婚,往屋里添置了那么多的东西,肯定要花不少的钱。”

吴英子忍不住替他们担心,平时他们都能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虽然知道宋知青的家里条件可能好,但没有看到过他收到啥包裹。

他在知青处的生活,也节俭的很,从不开小灶改善伙食。

花钱也不大手大脚,几乎没见他花过钱,这次结婚,手里的钱估计花的差不多了。

那个小文的家里倒是给她寄东西,不过刚来嘛,都这样,等寄着寄着,往后就不寄了。

这不是稀罕事,刘庆花的家里就不再给她寄东西了,平时连封信都没有,已经不管她了。

觉得她这辈子也回不去了,只能在乡下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种地,没啥出息,没啥前程。

说的难听点,就是放弃他了。

现在还能偶尔收到家里包裹的知青不多,宋知青从来这,就没收到过,八成是刚到这插队,就被家里给放弃了。

在菜地浇菜的周文,还不知道吴英子这样替他们担心。

知青处种的这片菜地,有半亩地这么多,里面种的有萝卜,有菠菜,小白菜,葱,还有塌菜,韭菜……菜地被归整的很整齐。

站在地头,能看到菜呈一条直线,高的地方高,洼的地方洼,看着就很养眼。

通过这片菜地,就能看出种菜的人的性格。

“听说这菜地是宋知青种的,真整齐啊。”

正在用水瓢浇葱的王红梅忍不住感叹道。

“是挺整齐的。”

上辈子周文就发现了宋清河这个毛病,也不能说是毛病,应该是习惯。

他的书,永远都是很整齐的摞在一块,同样的白衬衣,他有很多件。

以前和他由假夫妻变成真夫妻后,床上的被子都是他给叠,还没成真夫妻的时候,好像就帮她叠被子了。

他这个人就见不得乱。

周文正好和他一反,起床后,床上的被褥不爱叠,衣裳总是乱放。

“他怎么就突然走了?”

王红梅听人家说,他直接让人帮他在队里请了一周的假,也没说去哪,去干啥。

她总感觉他有点神秘。

“有自己的事吧。”

宋清河下乡插队一年多,知青处包括村子里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会画图纸。

来这插队的人,基本上都是刚从学校出来,就来这插队了,宋清河和他们不一样。

“咱中午,吃荠菜饺子吧?

我看那有荠菜。”

王红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吃上,她家里给她寄来的还有熏肉,到时候荠菜和熏肉剁在一块,包饺子。

这有韭菜,再包一个韭菜猪肉馅的。

这个时候,离中午吃饭还有一段时间,来得及和面剁馅,正好趁着她们不在。

她们要是在,王红梅她们是不会包饺子的,包饺子太打眼了,虽然英子姐和庆花姐她们都挺好的,但搁不住其他人。

男知青中也有孬的人。

说干就干,周文把桶里的水泼在菜地里,然后揪了一把小葱,还有嫩韭菜。

菜地旁边的草丛里就有荠菜,荠菜这个时候还是野菜。

“红梅,我那还有坛子肉,也能用来包。”

坛子肉是她奶寄来的,当时吴英子帮她从公社带回来的,因为上面封了泥土,里面是啥也看不出来。

所以没有人,知道这里面是坛子肉,坛子肉用的是腊肉,吃的时候从坛子里夹出来一碗,放在锅上蒸,香的让人掉舌头。

王翠芬在榕城当大师傅这些年,这坛子肉也成了她的招牌,刘秘书的媳妇就特别爱吃她做的坛肉。

每年都要拎着一条五花肉,来家里,请王翠芬帮她做一坛子坛肉。

爱吃这一口的人不少,有个参谋长,就辗转托了好几个人,最后找上了当年让王翠芬给联谊会做饭的张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