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3/4页)

“家里的钱,都在她手里,你要是能要出来,就去要吧。”

周向北话里的那个她指的是赵玉兰。

王小杏闻言顿时撇了撇嘴,她可不敢去找那个赵玉兰要钱。

她见在大舅这要不到,只好跺跺脚,又朝隔壁村子的大姨家赶走。

“娘,我这衣裳咋穿啊?都烂了这么多洞了……”

周卫丽躲在床上,用破棉被盖着没有穿衣裳的下半身,手上拿着屁股后面又破了一个洞的裤子,朝门口用石磨磨麦麸子的赵玉兰嚷嚷道。

“你找块布头子,不会自己补补?”

门口的赵玉兰头都没有扭,她擤了一把鼻涕,习惯性的抹在了鞋底上,然后用袖子擦了擦鼻子。

从背后看,只见她蓬乱着头发,头发一股脑窝在了脑后,穿着粗布衣裳,因为常年劳作,卷起来的裤子露出了粗壮黝黑的小腿。

等小闺女又叫了她,她这才转过脸来。

要是王翠芬在场,一定认不出这个人就是赵玉兰。

因为在乡下,风吹日晒的,又没有钱买雪花膏,那皮肤一天比一天的粗糙,再也见不到十年前在大杂院初次见面的讲究和俊俏了。

她脸上已经有褶子了,明明才三十多岁,可看着像四五十的。

一双嫩手早就布满了茧子,茧子已经积攒的有几层子了。

和村里男人的手没啥两样。

当初的小资腔调,荡然无存。

“娘,豆腐买回来了。”

周卫红端着一个碗,碗里放着手掌大小的豆腐,今天是卫东的生日,家里好不容易才改善一次伙食。

这个时候的周卫红,是内敛的,在她脸上再也见不到小时候的狰狞,怨毒。

“姐,快给我吃一口。”

周卫丽穿上自己的烂裤子,从床上爬起来。

这豆腐对于他们来说,那可是好东西。

赵玉兰把豆腐接过来,直接锁在了柜子里,村子里有那逃难几年没有回来过的人家,看样子也不像要回来的样子。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们一家子搬到了对方的家里。

好歹不用一家子挤在漏雨,随时要坍塌的草屋里。

“连口豆腐都不给吃,活着还有啥劲,村子里像我这么大的女孩,哪一个都比我穿的好,我天天穿这身打补丁的衣裳。

今年队里发的布票,说啥也该轮到我了吧?”

周卫丽不满的跟在她娘屁股后面说道。

“家里那张两张布票,要留着给你大姐做衣裳,她比你一大岁,快是大姑娘了,不能再穿的那么磕碜。

这都怪你们的爹没本事,要是他有本事,咱家至于只有那两张布票吗?

你要怨就怨你爹。”

赵玉兰埋怨着周向北。

“娘,要不还是把布票给她做吧,我等明年。”

周卫红不太在意能不能穿上新衣裳。

赵玉兰瞅了这个大闺女一眼,知道她想的啥,也是,在这村子里,即使穿的再好有啥用啊?

队里发的那两张布票也买不了啥好布,即使做出来的衣裳,也土气的很,一点都比不上城里的衣裳。

她们是过过好日子的人,反而还不如一天好日子没过过哪,至少不会这样不平。

过了这些年,那俩小的已经不记得她们一家曾经在城里住的好房子,吃的好饭,穿的好衣裳了。

她记得那个时候,她有一件布拉吉,花了整整二十五块钱买的,再配上她在百货大楼买的那双带跟的皮鞋。

走在路上,旁人都看她。

她洗完脸,擦的不是雪花膏,而是百货大楼三块钱一小瓶的擦脸膏,拿蛤蜊油随随便便的往手上抹。

她们一个月里,能吃好几次的肉,有的时候是炖排骨,还有香肠……香喷喷的大米饭,比拳头还大的白面馍馍。

住的地方,在上面,要走木楼梯,屋子干净,敞亮,隔三差五她都用木拖把拖地。

一到这夏天,家里的电风扇就刺啦刺啦的转了起来,吹出来阵阵的凉风。

那个时候,供销社她是常去的,去里面买菜,买白砂糖,海城的供销社是这里的供销社不能比的。

海城的供销社很大,里面的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东西,一进去,就会有人问她,同志,你买点啥。

……

“娘,娘……”

周卫丽的叫声,让赵玉兰回了神,看到这黑乎乎的屋子里,到处都是泥,都是土,墙上挂着镰刀,草绳。

灰扑扑的柜子,断腿的桌子,木疙瘩做成的板凳……

这样大的落差,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觉得难受的没法喘气。

“娘,我和你说话哪,你想啥嘞,大姐不要新衣裳,我要,你给我做。”

周卫丽巴不得有新衣裳穿,她都好几年没有穿过新衣裳了。

赵玉兰看向小闺女,看着她那营养不良的头发,毛躁又枯黄,小脸又瘦又干巴,可还是硬着心肠拒绝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