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7页)

王翠芬已经开始叮嘱孙女了,有了高低眼,觉得那些笨娃会把自己聪明的孙女给带笨的。

猫蛋都不知道说啥了,那些字是她上辈子就学过的。

王翠芬没说两句,就带上钱,锁上了家里的门,带着孙女坐公交车,去城外的村子里找做木棉糕的材料去了。

里面还有一种野菜,要把野菜的汁挤出来。

找了一天才把东西勉强找齐,程素已经往周家跑好几趟了,王翠芬带着这些东西,干脆在自己家做了,程素是个医生,家里的饭都是她侄女给做。

她和胡处长平时忙活工作,王翠芬让她给烧个锅,弄半天,都没烧着,最后还是猫蛋给点着了。

程素也不知道是气的,是急的,站在一旁抹泪,再也没有平时从容的样子了,脸上蹭的都是灶灰。

“你甭急,肯定来的急。”

王翠芬安慰她,像她这样孝顺的好儿媳,就算她不是什么胡处长的媳妇,她也愿意帮她。

“王师傅,你看看我能帮你干点啥?”

程素看案板上这些东西,和之前那个齐师傅做的完全不一样,齐师傅做的时候,她也在旁边。

齐师傅用的是白面,好大米啥的,不像王师傅的这个,案板上都是些平时不怎么见到的糙东西,还有带泥的杂草,以及劣质的红糖。

“王师傅,我要不回我家再拿点红糖吧,这个糖看着咋……”

程素不知道咋说,这种糖就像放了一两年似的,颜色没有她家的好看,也没有她家的细,看着不咋好。

“就要用这种放了一两年的粗红糖才行,你帮我用碾子把那个粘谷子给碾了。”

王翠芬一边和面一边支使道。

“这个谷子不脱壳吗?”

真不知道这个王师傅从哪找到的这种谷子,和粮食站那些白花花的大米不一样,她甚至没见过。

“不脱不脱,脱了就不是木棉糕了。”

这个带壳的粘谷子是王翠芬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的,附近村子都没有,最后在一个老大姐家里找到了,说是逃难的人,用一碗这个粘谷子和她换了仨窝窝头。

等木棉糕蒸好后,程素尝了一口,脸色顿时皱巴了起来,带着那包糕,死马当活马医的拿到医院她公公的病床前。

这算啥糕啊,就是一个染了颜色的杂粮馍馍罢了。

“爹,你快尝尝,看是不是你想吃的木棉糕。”

程素打开了布包,露出了里面还热腾腾的木棉糕。

原本意识有点不清醒的老爷子,立马睁开了眼,被胡厂长搀扶着坐了起来,用颤巍巍的手指着那几个糕,

“就……就是它,这就是木棉糕,这味……”

老爷子一闻到这味,不用尝就知道是它。

“爹啊,那您快吃。”

胡处长擦了擦脸上的泪,把媳妇拿过来的木棉糕递给了他这快要走的爹。

老爷子接了过来,就往嘴边塞,啃了一口,忍不住红了眼,热泪在眼眶里打转。

……

“那胡老爷子,吃的是啥木棉糕啊,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念想而已,人走了走了,就想到以前年轻时候的事,年轻时候的人。”

王翠芬吃不惯这木棉糕,刚刚蒸的那一锅,忘记都让人家拿走了。

猫蛋坐在板凳上,啃着手里的半块糕,这木棉糕,绿油油的,掰开里面啥颜色都有,黏糊糊的,口感绵,带着微甜,有些拉嗓子。

周老抠他们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尝了尝老爷子要吃的木棉糕,他们还没吃过啥木棉糕哪。

用周老二的话来说,这木棉糕就比窝窝头强点。

胡处长的爹啥好点心没吃过,到如今好惦记这一口,有点让人唏嘘。

几天后,程素俩口子拎着东西来了周家。

“王师傅,你让我爹在临走前吃上了他心心念念的木棉糕,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要说啥好了,这次真是要感谢你。”

胡处长说着,还正式的给王翠芬鞠了一躬。

要是让他爹带着遗憾走,他这后半辈子想起来都会愧疚难受。

“胡同志,你这是干啥,快起来……”

王翠芬连忙把人给拉了起来,

“不就顺手做了老人家想吃的几块糕吗,这值当的啥。”

胡处长都听他媳妇说了,这个王师傅为了做这几块糕,跑了好几个地方,回来的时候,脚上沾的都是泥巴。

“王师傅……”

“胡同志,啥话也甭说了,真就是顺手的事。”

胡处长心里说不出的感激,王师傅,帮了他们家的大忙。

“王师傅,我在咱城医院里当医生,往后你们要是有啥事,能去那找我,可千万别和我客气。”

胡处长两口子临走的时候,程素和王翠芬说。

程素这个人平时有些清高,这种话,她还是头一次说。

王师傅的木棉糕,让她公公没有遗憾的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比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