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2页)

再加上西苑的张管事原本就不是她的人,要想让人家为自己尽心卖力的干活,肯定不能光嘴上说说,需要拿出点实际的好处才行。

“谢徐主子赏,徐主子放心,奴才一定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的。”徐安庆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赶紧应承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徐安庆做事,溶月还是有几分放心的,便笑着对他道:“我相信徐管事的能力。”

……

徐安庆走后,溶月便吩咐王平,将徐安庆带来的两筐辣椒,搬进了西配殿。

两筐辣椒,一筐青辣椒,一筐红辣椒。

溶月先查看了一下这些辣椒的品质,果然比她去年种植在花盆中的那些辣椒,好的不是一个档次。

显然西苑的张管事,对种植这些辣椒,也是费了一番心力的。

溶月立马觉得给出去的银子,给的还是挺值的。

紧接着,她又想到了为此事忙活的康熙,不仅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带她去西苑,用的还是人家的地方。

特别是徐安庆和张管事忙活,她还专门给了辛苦费,康熙这边的话,她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

毕竟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她日后肯定还有用着康熙的时候。

不对,应该是一直在用着。

所以,想了一圈,溶月转过头吩咐王平:“你带人将这两筐番椒送到膳房赵玉福那边去,然后再亲自跑一趟乾清宫,问皇上下午酉时之后,可有空闲过来一起用膳,然后回来告诉我。”

现在溶月对于去乾清宫请康熙过来她这边,那真是越来越自然顺溜了。

王平一听,也是高兴不已。

说实话,他最喜欢跑腿的就是这个活。

喊来孙小顺,将两筐番椒送到膳房赵玉福手里之后,王平就马不停蹄的去了乾清宫。

到了之后,王平这次并没有立即见到梁九功。

出来回话的御前太监告诉王平:康熙正在同大臣商议政事,梁总管也就跟着随侍在侧,让他先候着。

如此一来,王平只能先等着了。

只是等候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就同乾清宫的一个小太监聊了起来。

这个小太监名叫张鸿绪,品级不高,是个看守宫门的,王平经常跑乾清宫,一来二去的便跟这个小张太监混了个脸熟。

以前的时候,王平来乾清宫,那是也来匆匆去也匆匆,办完事情从不耽搁,立马走人,更不可能有时间跟乾清宫的小太监唠上两句。

现在有空闲了,王平自然会忍不住的跟小张太监打探上一两句。

比如,哪个后宫妃嫔会经常来乾清宫给皇上送吃食,再比如,哪个妃嫔派人来请皇上的次数最多呀,之类的。

闻弦知雅意,宫里又个个都是人精,更何况是乾清宫看门的小太监了。

是的,你可不要小瞧了乾清宫看门的小太监,就这种好差事,也不是谁都能当上的,那得在宫里有门路、有人脉才能成。

就比如王平,他以前就没有这个门路和人脉。

要是搁在徐贵人没得宠前,就算是人家只是乾清宫看门的小太监,那都是不愿搭理他的,更别说让他进乾清宫的门了,站在门口,都会被人家直接轰走。

当然了,能在乾清宫当差,最关键的还是人得要聪明机灵,知道什么该往外说,什么不该往外说。

要不然,那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小张太监呢,也知道现在后宫徐贵人最得宠,也愿意卖徐贵人这个面子,见王平问起,便捡了一些无关紧要事情,当做闲话唠嗑一般的说给了王平听。

如此一来,还真让王平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后宫妃嫔中,就数永和宫的德妃娘娘,派宫人来乾清宫给皇上送吃食送得最勤。

隔上个三五天,不是派人送自己亲手做的点心,就是送亲手煲的汤水,那叫一个关心皇上吆。

再比如翊坤宫的宜妃娘娘,昨日派人来请皇上,说是十一阿哥生病了,皇上下午便去了一趟翊坤宫。

听到这件事情,王平这才有几分恍然大悟的感觉。

怪不得最近很少踏足翊坤宫的皇上,昨日下午去了宜妃那里呢,原来是十一阿哥生病,宜妃以此事请过去的。

再有就是长春宫的贵妃娘娘,管着许多六宫宫务,更是经常派人过来,打的自然也是有宫务要同皇上商议的旗号,来请人过去的。

跟小张太监的一次简单聊天,顿时让王平觉得,自家主子的手段还是太嫩了。

他记得,除了皇上自己前去启祥宫,自家主子好像也就派他过来请过三四次人,送过皇上两回荷包。

跟这些娘娘们的手段,简直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