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页)

而太皇太后在知道此事后,也并没有说什么。

最近康熙的表现,她看在眼里,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孝顺,怕她最近因为天气寒冷冻着,还专门让人给她新做了一件紫貂皮的大氅。

至于她最担心的独宠徐贵人之事,康熙也并没有如此做,最近不是已经听她的话,招了好几个妃嫔侍寝吗。

就算康熙偶尔宠爱一下徐贵人,在她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康熙不是放着整个后宫妃嫔不管,只独宠徐贵人一人就行。

反正从顺治帝和董鄂妃之事的身上,太皇太后也不是什么都没学到,她至少明白了有些事情不能逼的太紧,越是逼的紧,这人越是有逆反心理。

所以,此事就在满后宫妃嫔恨得牙痒痒,但又什么都不能做的是状态下,落下了帷幕。

而时间,也很快进入了十二月,这个月也是紫禁城冬季最寒冷的一个月。

去年这个时候,溶月没有圣宠,主仆二人还住在后殿那间又湿又冷的小次间里,再加上那时候的位份只是个小答应,那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

反正到现在,一想到去年的那种寒冷,溶月整个身体都会忍不住的跟着打个寒颤。

而今年相反,那真是好太多了,光贵人位份的炭例,只要不可了劲的造,就能让她们安稳稳过完这个寒冷的冬季。

更不要说,上个月因为内务府短了这边炭例的之事,让梁九功抓住把柄,狠狠发落了一次内务府的奴才,还为了让这边消气,裁撤了一个管事的太监。

一时间,内务府那边如同惊弓之鸟,对西配殿这边那是要多上心又多上心,要多尽力有多尽力,就怕因为慢待了徐贵人,再被梁总管发落一通,丢了差事。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直跟西配殿这边关系不错的徐管事,借着这股子东风,硬是异军突起又升了一级,成了一个七品衔的首领太监。

对此,徐管事便视溶月为贵人,对西配殿这边的一切事情,都万分重视不说,还隐隐有了几分投靠溶月意思。

徐管事名叫徐安庆,因为一直没有靠山的原因,在内务府混了这么多年,也才混到了一个八品衔。

这次要不是因为梁总管处置内务府怠慢徐贵人的管事,注意到了他这个平日里跟王平还有几分交情的芝麻小官,他这个八品衔的小管事,肯定是要坐到板凳坐穿的。

所以他那时就明白,梁总管给他升官,除了他跟西配殿这边交好之外,就是因为他身后没有靠山,不得不靠着徐贵人,才能坐稳这个内务府的管事。

而梁总管为什么要这般为徐贵人着想呢,徐安庆事后想了想,可能是梁总管想要示好徐贵人,更或者说,是梁总管很看好徐贵人,现在想趁着徐贵人位份低,正好可以拉拉关系。

你要说了,梁总管贵为御前大总管,是所有太监的头,还用得着跟一个小贵人拉关系。

你要如此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做到了御前大总管,那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恰好相反,御前太监的能人当中,想要拉下梁总管,取而代之的可是大有人在,毕竟御前大总管的这个名头,实在太吸引人了,可以说是整个紫禁城里所有太监的梦想和目标。

所以,梁总管在御前总管这个位置上,那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时时小心。

这也是他为什么示好徐贵人这个小妃嫔的原因,那是妥妥的看到了徐贵人日后有得宠的潜力,认为徐贵人对康熙的影响力不一般,才会费这个心思的。

徐安庆一想,既然梁总管都认为徐贵人有这个潜力,他这个只有七品衔的管事,为什么不愿意投靠呢,没看见之前的御厨赵某人,现在也在膳房给徐贵人做膳食吗。

人家能投靠,他为什么不能。

所以,徐安庆就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投靠了溶月。

对于此事,溶月还事先咨询过王平和念雪两人的意见,毕竟她对后宫之事,真的称不上熟悉,不知道投靠过来的人,会对她产生什么麻烦。

王平和念雪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让自家主子接受徐安庆的投靠了,麻烦不麻烦的先不说,对她们有很大的好处那是绝对的,至少他们以后在内务府有人了,日后行事呢,肯定也更方便。

就比如说眼下,西配殿这边自从杏雨离开之后,缺了一个宫女,那就可以通过徐安庆,调过来一个老实稳重,背景看上去很清白的小宫女。

这要是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分来什么样的,你就只能接受什么样的,要是个滑头不忠心,你也只能受着了。

对于这样的小事,安嫔这边自然是不会拦着,毕竟因为溶月得宠,启祥宫这边可是受了莫大的好处,对于调派一个小宫女的事,她还懒得操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