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页)

最重要的是,溶月现在的位份又太低,想使点手段压下去都办不到。

简直太被动了!

果然,溶月摇了摇头,道:“这种事情,哪里有什么好法子,像我这种位份,也没办法让那些传谣言的宫人都闭上嘴。”

闻言,张贵人的脸上也染上了几分愁容,喃喃道:“也是。”

宜妃敢如此做,不就是仗着自己位份高,溶月位份低,不能把她怎么样,才敢如此毫无顾忌的出手吗。

现在这种局面,除非宫里有什么更大的事情发生,说不定还能一下子盖过这个谣言,要不然也是难办。

*

张贵人走后,溶月去了书房,开始提笔给康熙写信。

既然已经让太皇太后厌恶,她现在也没了什么顾虑,不用再为了一个太皇太后的好印象,而压着自己减少给康熙写信的次数了。

这次的书信,溶月一如往常的写了自己最近的日常。

比如这次过中秋,赵玉福做了好几种口味的月饼,有一种她特别的喜欢吃,一次都能吃两个,然后最后再俏皮的感叹一句,可惜他不在紫禁城,要不然她肯定会给他留两块,让他尝一尝之类的话。

再比如,她种的辣椒养的极好,现在都已经开始开花了,她相信过不了多久,肯定就会结果了。

之后呢,她又以一种唠家常的方式,说中秋家宴上,宜妃跟太皇太后闲言,说她的一双眼睛,长得很像孝献端敬皇后,宜妃问太皇太后是不是真的。

而溶月呢,则是以一种疑问的口吻问康熙,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见过孝献端敬皇后的,她的一双眼睛,是不是真的如宜妃说得一样,跟孝献端敬皇后的眼睛,长得有几分相似呢。

寥寥数语,她没有写宜妃的坏话,也没有写太皇太后对她的态度如何,只是以一种很疑惑的口吻,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好奇心。

信的末尾呢,她又写下了温庭筠最有名的一句相思入骨的诗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来表达她对他的相思。

为此,写完信之后,溶月又提笔画了一幅小画,这副小画画的是她双手撑着下巴,一双眼睛沉思般的看着窗台上的一盆茶花。

至于表达的什么意思,让康熙自己想去吧。

写完信之后,溶月就叫来王平,让他将信送到敬事房顾问行那里,之后就什么都不用做,等着就是了。

其实,溶月一开始就想的很明白,宜妃做下这件事情,还奢望着太皇太后对她有什么好的印象,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既然如此,她也就没必要再从太皇太后那边想办法了,倒是康熙这边,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她才会写这样封信,想看一看康熙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或者说,她想试探一番康熙。

如果康熙对此事不在意,她也就没什么好在意的,如果康熙对这件事情表现的很在意,那可能就真的会如同宜妃和后宫众妃嫔想的那般,康熙会因为太皇太后的一点态度,而选择厌弃她。

这才是最难办的!

*

而顾问行这边,对这件事情也是犯了愁。

他知道现在后宫中,有关于徐贵人的那些传言,也知道康熙对徐贵人的看重,但一牵扯上宫里的太皇太后和宜妃,这件事情就比较难办了。

所以,他正愁着这件事情该如何解决呢,现在见到王平送来徐贵人写给康熙的书信之后,他也只好开始给康熙写信。

虽然在信里,他不敢说太皇太后和宜妃的事情,但却说了宫里宫人正在传言徐贵人的一双眼睛,长得像孝献端敬皇后之事。

他小心翼翼的询问康熙,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

两日后,康熙就收到了宫里的书信。

原本看到溶月给他写信,他还挺高兴的,毕竟溶月最近犯懒,给他写信的频率,明显比以前少了一些,现在见到溶月这么快又给他写了信,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只是看到信的内容之后,康熙却皱起了眉头。

虽然溶月只在信中写了寥寥数语,有关于中秋家宴上,宜妃向太皇太后询问溶月的一双眼睛,是不是长得像孝献端敬皇后一双眼睛的事情,但康熙自己心里,却已经脑补出了当时的一场宫斗大戏。

更是知道宜妃如此做的险恶用心,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太皇太后对董鄂妃的厌恶,不止是厌恶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怨恨。

所以后来,董鄂妃才成了宫里的禁忌。

可现在宜妃却故意在中秋家宴上,提起溶月的一双桃花眼,长得像逝去的董鄂妃,其心思可见一斑。

等康熙再看完顾问行的信之后,心里对溶月现在的处境,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你看,连顾问行都不敢在信里提起太皇太后,只敢说出宫里的传言,可见一牵扯上太皇太后,后宫之人都是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