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3页)

记者是想进休息区找他来着,恰好错过,所以就在门口等他。

国内#凌放冠军# #中国跳雪第一枚金牌# #平昌冬奥第四枚金牌# #跳台滑雪滑的不是雪#等多个相关词条,都已经上了实时热搜。

最高到了热搜第二,眼看着冲顶。

多少人等着看冠军的赛后感言呢!

被记者叫住的时候,凌放正和韩墨京说着话,伸一只手拉韩墨京胳膊带路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也是高兴过头了,居然连手套都没来得及摘。

于是他左手拉着友人,嘴叼着右手的手套往下褪。

冷不丁走进镜头的时候,凌放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凌放叼着手套,眼神有些锐利地扫过镜头,发现是CCTV的台标,才缓和了神色,对着摄像头和记者点点头。

他刚刚成年,面相也基本和前世青年时期一样了。凌放长相其实还是偏秀气些,甚至可以说作为男孩子,有些精致过头。但是胜在气质清冷锋利,有种独特的强势气场。

乍一出场,镜头对焦还在他手上,在半褪的黑色类皮质的手套对比下,露出的指尖莹润得、如含光的羊脂白玉。

说真的,这副模样,让人很难想象是个极限运动类的青年运动员——刚拿下奥运冠军的那种,他简直……更像是个冷淡矜贵、芝兰玉树的艺术青年。

尤其他和边上三件套加羊绒大衣,穿着看上去低调优雅的韩墨京站在一起。央视记者都看得愣了一下。

韩墨京礼貌地示意自己退出镜头画面。记者也回神,开始采访。

记者激情四射:“凌放,恭喜你啊!咱们国家首位跳台滑雪项目的奥运冠军!”

“……谢谢。”凌放简短地点头,神情很冷静。

“啊哈哈哈哈,”记者拿着话筒笑,“你真的好淡定,话真的少哈哈。”

“唔。”也不是淡定,他就是对陌生人比较慢热而已。

记者顿了顿,果断地开始问常规问题:

“怎么样,这次比赛的时候感觉如何?”常见的开场问题。

凌放歪头回忆了一下,“挺好。”

记者沉默了片刻,好家伙,这位小帅哥不太好聊的样子啊!

下个常规问题……记者挠挠头。

“那现在,咱们夺冠了,你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会是做什么呢?设想一下你走进家门……”应该会有和家人分享喜悦的感人场面吧?记者心说。

作为央视记者,采访也是做了功课的,他自然知道凌放家中有姥姥姥爷在,二老和这个令人骄傲的优秀外孙感情也非常好。

凌放眨眨眼,非常认真地想了一下,在脑内做了个回到乌市、走进家门的真实情景模拟。

“……躲狗?”

***

“救命啊进家门头一件事是躲狗哈哈哈哈”“SOS新的小冠军萌到我吸氧嗷!”“跳雪的都很省话吧因为比赛张嘴会灌风吗[手动狗头]”

这段六分钟的最新访谈,在央视流媒体和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后,网友嘻嘻哈哈把#凌放躲狗#话题也顶上了热搜。

恰好这个比赛日就跳雪拿了一块金牌,又是新鲜项目,过程也有戏剧性,凌放几乎霸榜了。

凌放之前作为项目独苗,也接受过一些体育媒体采访,他又不太爱说话,许多跳雪迷都是反复看过他有限的那点访谈的。

所以有些梗,熟悉他的国内跳雪观众群体已经有所了解。

在话题里,就有人科普关于凌放家里有条酷爱扑他的萨摩耶的故事,引发一片“可爱”尖叫和剧烈爆笑。

大众也知道他是沈擒舟影后的儿子,所以还颇有一些感慨生子当如此的羡慕声音。

甚至还有些偷偷磕上了的可疑群体,因为访谈末尾,镜头转回记者脸上的时候,韩墨京出镜了。

“偷偷说,某人是不是又去看比赛了,这个身材和衣着是他吗?”

“肯定是!看发型,和那个去平昌看比赛的富婆机场偶遇拍到的一样!”“不管是不是反正我先礼貌性磕一口!”“你们小声点不要在有名字的话题下面太明显啊啊啊”“溜了溜了……”

——无论她们瞎磕的是些什么,反正韩墨京是没法在国外待太久。凌放送走他后,还不能立刻回国,国家队来的全体运动员,都要等残奥结束再一起返回。

原本答应看尼诺他们法国队的残奥冰球小组赛。没想到,尼诺赛前训练扭伤了肩膀,没能上场。残疾冰球的训练和比赛激烈程度确实大。

尼诺没能上场,心情低落得很。而且法国队小组没出线。

他当晚来找凌放一起吃饭,凌放没拒绝。反正冬奥村食堂吃不下,他出门也就是啃面包和沙拉,到哪儿啃也一样。

就在离冬奥村不远的本地餐馆,他们遇见了郑太贤。

郑太贤似乎是一个人出来,这位韩国运动员神色有些落魄,面前摆着两听啤酒。远远地看到凌放,他踟蹰好一会儿,才起身走近他们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