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3页)

跳舞的少女面若桃花,眉飞入鬓,有种凌厉的美丽,舞步飘逸中带着刚劲,穿着单薄,内裙外面只着一层粉红的纱绢,露出大片的后背,艳丽却不放荡,眼神随着舞步专注而执着,似在表达着某种压抑的情绪。

霍时英不懂风月之事,她知道这女子跳的应该是极好的,但这种阳春白雪的东西,没有十数年的浸淫难懂其道,她也就是看个热闹,过了开头的惊艳就不感兴趣了。后来她把目光从场中少女的身上挪开,望向面前的桌面,桌上三盘糕点,一盘水梨,一盘葡萄,最后还有一小碟好像是蚕豆一样的东西,她伸手拿了一颗放进嘴里,一咬之下随着“咔吧”一声,又脆又香,她又伸手拿了一颗,咀嚼几下满嘴留香,咸中带着微微的甜味很特别的味道,她干脆把整碟都拖了过来拿在手里,慢慢的吃。

霍时英这人对吃的虽然不讲究,但却是个好吃的,对她来说这碟子蚕豆比那个舞女更吸引她。

这屋内的气氛因为有了歌舞的润滑也没有开始吃饭时那么紧张了,韩棠望着舞女目带欣赏,睿王也是斜依着椅子的靠背,因为大家都是坐在地上他看着好像也没有那么有压迫感了,霍时英低头吃着自己的蚕豆,嘴里“咔吧,咔吧”的不停,然后她就感觉一道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那种压迫感又来了,霍时英立刻就觉得后背僵硬,嘴里嚼着的蚕豆也不香了,她忍了片刻,终是没忍住,最后扭过头去。

睿王眼里一片幽深,望过来的目光是赤裸裸的窥视,如在透过她窥视一种他未知的世界,带着探知与研究,他闭口不语就那么看着她。

霍时英最后实在是招架不住了,递出手里的碟子问:“你吃吗?”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了一定的层次,你来我往之间都有一个进退的距离和规则,就怕碰上这种随心所欲不按规则来的,你说你一个这么位高权重的王爷,这半晚上老是盯着她看干嘛?

碟子举到半空,对方迟迟不见动静,霍时英稳稳的举着,似乎过了很久,一种压抑的气氛在屋内蔓延,舞娘的舞步乱了,乐声有些跟不上节奏,霍时英就那么端着,眼神不再回避,直直的望进对方的眼里。

一只白玉般骨节分明,甚至有些瘦弱的手,伸过来,捏起一颗豆子,放进嘴里,和霍时英一样嘴里发出“咔吧”一声,然后他笑了:“还不错。”睿王如是说。

他尽然笑了,霍时英还是没抗住,脑子一蒙,扭过身去,心里骂了一句娘。不过这么一过招,霍时英倒是觉得萦绕在她身上的压力顿时骤减。

这时有人进来在韩棠耳边低语,就见韩棠的脸色一沉,脸上变得极为难看,睿王扭头看向他问道:“可有何事?”

韩棠起身,向着睿王一作揖:“是在下表兄,知道殿下在此,想来拜会您。”

睿王微一低头,片刻后道:“你家表兄可是在江淮还有一家船坞,如今江淮之地正处在两军对峙之下,他可是来走门路来了?”

韩棠满脸的羞愧,一脸的难言之隐,他垂下头道:“是。”

睿王淡淡的道:“我今天就不见他了,让他另找门路吧。”

“是。”韩棠转身就要打发来人,一旁的霍时英忽然开口:“等等。”

所有人具向她望来,霍时英看着韩棠问道:“江淮有船坞?”

霍时英的脸上闪着激动的光彩,韩棠疑惑的回答:“江淮是有船坞,全国的五家最大的船坞都在江淮。”

霍时英只觉得一股激动的战栗窜上脊梁,她从到了渭水南岸就动了念头要找船,但一打仗,渭水上的船只都跑没影了,前朝大的船坞都在青州的沿海地带,她还是早年从书上得到的信息,却没想到,经过战乱,朝廷实施了百年的海禁,而江淮之地又从新繁盛起来,船坞都移到了江淮,她心里隐约有一个计谋,但因为条件一直不成熟,所以一直以来都秘而不宣,她对韩棠道:“你让你表兄明天拿着拜帖到裕王府找我。”

韩棠吃惊,转头看向睿王,睿王望向霍时英,目光有些意味不明,片刻后他对韩棠道:“让他进来吧。”

韩棠的表兄和韩棠面向上挂着几分相似,但他比韩棠看着要强壮一些,穿着青布长衫,很朴素,少了韩棠身上的清贵之气,多了几分风霜的沧桑,他低着头进来走到跟前照着上首拜倒:“草民廖忠信拜见睿王殿下。”

屋内空旷而安静,乐班和舞娘早在廖忠信进来之前就被挥退了,睿王垂着眼皮看着跪在地上的人,默不吭声,他没有让他起身,也没打算问他的话,没有人说话,半晌后霍时英不得已忍着发麻的头皮开口问道:“你有个船坞?”

廖忠信不敢起身,跪着微微向霍时英侧过一点身子回道:“是。”“在南岸还是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