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南巡昭州(第3/5页)

前朝臣子不知道又流了多少泪,酸楚的望着正极殿,流着泪感叹一句大历!大历!——要完不敢明说。

不过真有明说的,那是抱着‘以死明志’,可惜暴君端宝帝并未当回事。

“大历像是妖后手中的玩偶一般,随意摆布。”

“五百多年的基业,如今,唉——”

老臣子心生退意,这些部门、经商,他们都看不下去,做不了,劝也劝不动,还留着干嘛?不如早早退了算了,以后也不是大历的罪人了。

这段时间朝中申请退休的折子就很多。

要是元和帝在时,那肯定是多番挽留,来个明君贤臣一段佳话,但在端宝帝这儿,直接批了,不挽留。

端宝十年。

镇国大将军去了,举国哀恸,以国孝一月为奠。黎南珠那段日子清减了许多,往昭州去的信跟书一般,时时刻刻提醒大哥要按时吃饭,别吃太多也不要饿着,天冷了加衣服,天热了别捂着,你年纪不小了,提刀就算了,打打养生拳……

后来昭州黎王爷来信,信纸上是写了许多又划掉。

黎南珠从划掉的大X上看到了,他哥是反驳他说的年纪大吃不下饭,说自己身体特别好,刀怎么就提不动了,还没老到糊涂冷热不知的时候……

很是虎虎生威。

但划掉X,后头就写知道了,哥哥会爱惜自己身体的,你别担忧,大表姐去了这事,知道你难受,但人嘛,生命就是这样,生老病死的——

又X掉了。黎王爷觉得有点丧气话,怕弟弟听了心里难受。

后头又写:我好的很呢。然后说了许多家里琐事,比如二娘有夫家了,要嫁人了,两外甥好不好,长什么样子了?大郎家的娃儿呢?

……

黎大郎黎晴宥当初跟徐宁下地方做减官,三年后回来,黎南珠就跟定了亲事——

黎晴宥主动提的。

黎南珠还诧异,黎晴宥也说的明白,起初他以为自己喜欢上光弟,但一路同行后发现其实并非男女之情爱,是知己兄弟至交,光弟成亲一年,他心中理清了,也该成家了。

“……你确定?”

黎晴宥郑重点头,请二爷爷帮他定亲。

此时黎晴宥二十四五了,那在京里是‘老男人’,搁寻常百姓身上,娶妻难如上天。不过黎大郎非等闲,他出身黎家,是黎世子的嫡长子,又有位皇后爷爷在,还是榜眼,自身有文采,前途无量。

京里高门大户还是有人看中的。

不过谈婚论嫁的女郎年岁那都是十五六,更小的也有。

黎南珠是先否了,觉得年岁有点小,为这事,黎南珠还去跟大郎喝酒聊天——得多灌几杯酒,这小子打小就什么话憋在肚子里,很是老成。

婚姻大事那是一辈子的事,以大郎品行,真结婚了等闲是不会离婚的,所以要慎重。

二爷爷肩头担子很重,那段时间黎南珠光忙这个了,历延年见了也给拿拿主意,说选个读过书知书达理的,婚后和大郎能说到一起,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你这是保守牌,再怎么样,起码能过日子。”黎南珠听出来了。

历延年点头,也不否认,说:“晴宥心思重,不知道他的喜好,若是错了,晴宥也会自己闷着头过的,彼此苦了。”不如安全一些。

“他叫我二爷爷这么多年,我可不是白让他叫的,等着看吧,保管底子摸得清清的。”黎南珠摸着下巴,宛如侦探上身,说:“大郎不会说谎——现在当官我不确定,但绝对不会对家里人说谎的。”

“他说对何大人心中坦荡,那肯定就是自己想开了,毕竟没谈过恋爱,一门心思读书,两人志同道合能说到一起,误会了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嘛,我特意去看过何大人,跟大郎一个秉性,都是老成稳重闷头的人,我想着那就反其道,找个活泼的?”

“先探探他的心里话。”

黎南珠就去灌大孙儿了。

起料黎晴宥在外行走几年,社交酒量练了出来,比以前好许多,几杯酒下肚也是神色清明,搞得最后黎南珠都醉醺醺了,大郎才罪,幸好黎南珠还记得职责,他问。

第二天醒来,全忘了自己问了什么,大郎答了什么。

好在擒娇记得!

“主子,都在这里。”擒娇还拿纸笔记下来了。

黎南珠:嘻嘻。

不是很喜欢年龄小的,这个祖孙俩想到一处了,但之后那些条件活脱脱就是给自己找个兄弟,而非妻子,什么稳重、话少、喜好清静,最夸张一点是能扛得起水桶。

黎南珠:???

历延年在旁一看,很是高兴,说:“我说对了吧。”

“对你个大头鬼,你看看这是找妻子,还是找结伴兄弟?”黎南珠问,指着最后一条,“满京城哪家闺阁千金能扛得起大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