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出去玩咯(第3/4页)

这件事不好办,动了官员利益。

可不好办也得办,只是慢慢来。黎暮泽说:“此事须得在官场侵染十几载,洞悉内里,才能做。”

京里还好说,地方上真的是要审查严了,不能由着买卖庇护,在其中捣鬼,把真材实料的好官给去掉了,换成那糊涂买官的草包。

“要是去地方的,那得配上人手。”黎南珠说。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那是因为地头蛇人马多,京里派下去的官员,真动人家利益,极有可能对方心一沉先把京官给解决了,做个横死状,至于替死鬼,那多着。

因此办这个事危险,得罪同僚不说,还有性命危险。

“派兵加身手好的跟着,或是调当地所管辖的政司军。”

这就叫:在绝对力量面前,什么阴谋诡计地头蛇都不够看。

黎暮泽:……

“要是不成,那朝中武官闲置多年,就两两结合搭伴去,还能彼此监督,下地方去,文官为主,一切听文官的,但武官不满回头参就是了。”黎南珠又给个好主意。

京里也有闲在家的武官,都是上了年纪,或是有旧疾,但去地方这等小事,又不是上战场打仗,这些武官能用上,不然整日耳根子软,文官带节奏,武官就被当枪使,在朝上瞎嚷嚷。

说的就是皇后参政这事上。

黎南珠说那都是闲的。

黎暮泽一听,“这个倒是可用,但还是要细致一些,谁去,带多少人,如何章程都要说清。”

“再给尚方宝剑,先斩后奏!”黎南珠来劲儿了,这戏文里都有,提前危险预料到再给解决。

黎暮泽:……看出来了,阿叔是真当戏文解决。

不过主意不错。

人选上,历延年倒是想起一人,徐宁徐大人,就是之前历延年举荐去救助水灾,顺便彻查水灾灾情的那位。

也是京里传出‘得太孙妃青眼就能冒出头’消息的那位徐家。

不过也确实是,徐宁最初在礼部,坐了十多年的正四品,是朝中隐形人似得官员,后来赈灾得了功,一下子连升两级,是正三品。

那时候徐家也被打上‘太孙一脉’阵营,等太孙登基成了皇帝,徐宁位置也没动,照旧干他的活,是一位能坐得住有耐心圆滑不失底线原则的官。

这不,历延年现在就想起来了。

等徐宁进了永双殿,见帝后都在,黎大人也在,当即是心里屏气,郑重了几分,行礼问安,他觉得圣上又要给他差事了,还是一桩麻烦差事。

但如此阵仗,若是做好了——

徐宁是有几分赌徒心理,但他听闻是干什么后,面上骇然,没想到内阁竟是要减官,这若是做不好会动摇大历根基的。

“臣愿意。”徐宁答。

黎暮泽只说要干什么,却还没说种种措施,徐大人只听闻就愿意冒险前往,圣上没看错人。

徐宁是想徐家兴旺,但也有抱负也有做官初衷,他当了这么多年官,官场弊端也早早洞悉二三,此事艰难,所以他提都没提,不愿做出头鸟,也深知单人能力不成。

先帝也不愿做。

且有时候他会想,官员多了,也是底层官员,月银也没多少,又不是吃他的喝他的,忘了吧,别记在心里,圣上都不愿做,你一个小小礼部官员又能如何。

没成想,今日圣上看出来且还愿意减官。

“臣年迈,前半生糊涂度日,安于现状,如今大历能用到臣,臣愿意前往。”

“徐大人此番话是做了赴死决心。”黎南珠说道。

历延年:“徐大人忠君爱国之心,朕记下,自要保徐大人安全。”

黎暮泽就说了办法,给徐宁配兵。

徐宁:啊?啊?!

大历文武不通,是两个管理,倒是有文官艰难时,冒险写信去求助驻守军的,但对方能不能派兵增援那就是两说了——要是没旧情,基本上是理都不理的。

没成想现在给他派兵。

“这臣没打过仗不懂带兵。”徐宁觉得好,但他不会管这些兵。

黎暮泽就说给你再配个将军。

徐宁:???

反正最后把事情说明白,徐宁觉得可行,心里也松快了,刚才答应时,都把身后事想好了,给家里交代,如今到不用了。

“此事不必太急,不用玉石俱焚,朕想期限在五年。”

徐宁一听大为感动,当即应是。

这一通梳理,不可能就徐宁一人,还要再派年轻官员下去历练学习,正好是内阁那一批,等今年秋闱还有一批新人可用。

倒是解了燃眉之急。

三月初,草长莺飞,京里一道圣旨,晋徐宁为监察巡官,正二品——朝上就没这个官职,监察倒是听过,那是光武帝时,最出名的就是严谨信严大人。

就是如今圣恩寺严大人的祖上。

都是铁面无私,忠心耿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