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宁王赈灾?收割民意?百姓受到欺压?文人调查?(第5/7页)

那么顾锦年回来,更要位极人臣了,这样的角色,谁敢招惹?

即便是有党派之争,也不敢跟顾锦年去争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顾锦年这次没有定下江中郡之难,永盛大帝也舍不得杀顾锦年,无非是大夏王朝遭遇一次危机罢了。

可若是顾锦年解决了江中郡之难,皆大欢喜,这个时候等顾锦年知道朝中有人针对他,这就有点不太好了。

至少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大部分官员都是保持观望状态。

绝对不会随意乱来。

只不过,就在这时候,李善的声音不由响起。

“陛下,臣认为,侯爷自当不会乱来,这里面也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只不过,既然当地官员如此上奏,外加上臣也在外听闻一些消息,好像是说侯爷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臣愿请命,前往江中郡一趟,如若这件事情只是官员抹黑,臣也可好好惩治一番这些官员,若当真是侯爷所作所为,臣也可以询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免得朝堂百官,人心惶惶,最怕的还是那些读书人,这事情要是传到了其他王朝读书人耳中,就有些不好了。”

李善的声音响起。

宰相不愧是宰相,明明是想要过去调查顾锦年,却被他说的好像是帮助顾锦年一般。

吏部右侍郎肯定不敢主动找顾锦年麻烦,这背后肯定是有人撑腰的,满朝文武,其实谁都知道,李善对顾锦年有些不满。

一来顾锦年出尽风头,使得他这个宰相好像没什么用。

二来是陛下对顾锦年如此恩宠,也担心皇帝要立顾锦年为宰相。

综合各种,李善对顾锦年自然不会太大的好感,当然更深层次的斗争,大部分官员其实想不明白,也不想掺和进来。

“不可。”

这一刻,礼部尚书杨开,工部尚书王启新,还有刑部左侍郎顾冷齐齐开口。

“陛下既然将总指挥权,给予侯爷,这个时候若是派人前去寻找侯爷,是不是对侯爷有所猜疑?若侯爷知道了,会不会寒心?臣认为不可。”

“没错,陛下,若是让李相前去的话,的确动摇人心,毕竟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您将权力给了侯爷,若是李相前去,所有将士该怎么想?百官又怎么想?百姓又如何去想?是否意味着陛下已经不相信侯爷了?”

“臣等相信天命候不会乱来,这些都是风言风语罢了。”

一道道声音响起。

他们坚决不同意,原因无他,李善过去了,就是给顾锦年添堵的。

既然是添堵的,还让他过去做什么?

现在不管是什么党派之争,也不管对谁有利对谁没有利,解决江中郡之难才是主要的事情。

李善跑过去,准没安好心。

面对群臣的反驳,李善没有皱眉,也没有显得面色难看,而是静静开口道。

“臣相信天命候,可天下读书人不相信,哪怕是我大夏境内,有些读书人对此事也产生了巨大的疑惑。”

“臣自然认为,天命候不是这般之人,可架不住流言蜚语。”

李善出声,用读书人打压着众人。

“这些读书人,本来就喜欢胡言乱语,让他们来治国,他们治的了吗?就知道说风凉话。”

“只要江中郡之难解决,这些读书人说的话,又能有什么影响?”

众人还是帮着顾锦年。

然而,就在此时,龙椅上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当真有很多读书人提起此事吗?”

永盛大帝望着李善,如此问道。

“回陛下,千真万确。”

李善点了点头。

“好。”

“那朕给予你督查之责,不过不止是你,御史台十二儒,也一同前往,包括大夏境内,挑选百位儒生,下至普通读书人,上至大儒,前往江中郡,去亲眼看一看。”

“看看顾锦年是不是乱来,如若是,立刻回京禀报,朕自有抉择。”

“如若不是,就让他们把嘴闭上,往后谁再敢污蔑,掌嘴一百。”

永盛大帝开口,他给予李善督查之责。

此话一说,一些官员瞬间脸色一变,这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李善过去了,一定对顾锦年有影响。

谁也不知道顾锦年到底想要做什么,可他们相信的是,顾锦年一定是为了大夏王朝好。

李善过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陛下,此事不可啊。”

“陛下,这样不妥,会寒了侯爷的心。”

“陛下。”

一些官员纷纷开口,杨开是主力军,恳请永盛大帝不能如此。

“为官者,无论是谁,即便是锦年,也需要受到监督,既然有人提出质疑,监督也是合情合理之事,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