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学!知行合一!大夏天灾!降临!(第5/7页)

后来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也都挺不错,因为遇到的是明君。

等遇到大明战神这种存在,那就美滋滋了,没有宰相的约束,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五十万大军换来的是土木堡之变。

用后世人的一句话来说,一头猪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征,都不会输的这么惨。

大明战神有一千种办法不会输,但偏偏选择第一千零一种输的办法,瓦剌留学生实打实洗不干净。

而对于如今的大夏王朝来说,君臣分权问题不是很大。

藩王之乱,才是大夏王朝如今最严重的问题,神权至上自己已经打压下来了,最起码短暂时间内不可能发生神权至上。

宁王是一个天大的隐患,如果不解决宁王的话,那么‘摊丁入亩’也好,打压权贵也罢,但凡是侵害到这群权贵世家利益的事情,都别想落实下来。

你一但落实,这些世家权贵,就要开始联合造反了。

建德皇帝为什么会输?

一半原因是永盛大帝太勐了,顾家也太勐了,另外一半主要原因就是,建德皇帝上任之后,依旧对世家打压的很凶,继承太祖的想法,同时为了抬高读书人的地位,从而侵占世家利益。

毕竟建德皇帝的老师,乃是朱学一派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后来自刎殉国了。

白纸上。

顾锦年也缓缓写下‘藩王之乱’。

这是头等的大事。

不解决这件事情,自己老舅寝食难安,自己安享晚年的梦想也可以破灭了。

外部矛盾好说,匈奴国已经老实了,虽然知道匈奴国肯定还有其他想法。

但最起码大夏王朝目前的外部矛盾几乎为零,本来是跟大金王朝竞争,现在因为国运龙珠的原因,大家伙要联起手对抗中洲王朝了。

这件事情,由朝廷自己去处理,文武百官难不成当真是废物?

而民生大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点。

抛开藩王之乱不说,宁王这个祸害早晚要除掉。

顾锦年反而不头疼宁王,早晚得打,打完之后,结果无非就是输和赢,但不管输还是赢,往后都会围绕民生大计去做文章。

朝廷也好,百姓也罢,权贵世家,所有势力围绕的核心其实就是‘银子’。

不信大可去听一天朝会。

六部官员每天奏的折子虽然变着法,但说来说去不就是。

大夏境内有大旱,请求拨款。

官员俸禄太低,请求拨款。

太后寿诞到了,请求拨款。

诸国使臣来了,请求拨款。

兵器战马老旧,请求拨款。

户部:我不听,我不听。

大致就是这样的。

这还好永盛大帝是个事业型帝王,这要换作那种贪图享乐型的帝王,那估计麻烦的事情更多。

而这个民生大计,无非就是三个。

吃的饱、穿的暖、有存银。

然后这里面又要涉及到修桥建路,商业促进,税收调整,等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顾锦年特意从户部调了近几年的卷宗过来。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

大夏王朝完完全全就是赤字财政。

首先,在收税方面简直是乱七八糟,反正有很多古怪的账目,但顾锦年完全相信,户部绝对不可能算错账,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半祖制半新制。

用太祖那套收一部分的税,然后又自己设立一些新的规矩,收一部分的税。

账目不乱才有鬼。

大夏王朝国库一年收入合计三万万两白银。

但大夏王朝一年支出高达四万万两白银。

多的一万万两白银怎么出?就是抵债,各种东西拿出去抵债,光是官盐卷,就有两万又八千万万两白银的亏空账目。

大致意思就是,国库没银子了,拿官盐卷抵债,这玩意可以换盐,你自己拿去折腾。

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就更乱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税目】加【节流】。

大夏王朝的主要税收是粮食税,所以摊丁入亩可以有效解决这个大问题,根据田地来收税,管你一家有几口人,一亩地就按一亩地来收,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增加税收,有效打击一些挂名避税的情况。

同时取消各项福利,至少那些世家门阀必须要狠狠的打击,包括读书人,以及.......皇亲贵族。

这般皇亲贵族,说难听点大部分都是吸血鬼,每个月从国库领俸禄,然后借助自己的身份,给佃户避税,赚取中间商差价,这玩意必须要狠狠打压。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那就可以推行统一税目,将粮税的价格压制到一成半左右。

大夏的税收是三成半,等同于直接少了两成,百姓自然大喜,倒霉的只是那些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