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2页)

“我愿助大哥一臂之力。”

“且先边走边看罢。”

……

随后的时日里,裴少淮较之前更加忙碌了,辗转于御书房、内阁、吏部、都察院之间。

只要这架船没有拆,他就绕不开这些“关节”,他要的是利用这些关节,而不是避开、独揽。

这日,裴少淮去户部找马尚书,谈完公事之后,他想起金陵城里的仓廒,遂多问了几句,道:“尚书大人,以银抵税以推行三年,不知京通仓里积粮如何?”

北有京通仓,南有金陵仓。

马尚书笑道:“已积粮九百万石,不输唐宋鼎盛时。”颇有几分骄傲。

又说道:“头一年推行以银抵税时,百姓还是旧时心思,觉得要把粮食牢牢攥在手里,才可心安,那一年当真是有银也买不到粮食,本官还被参了好几本。这两年,百姓家里囤积的陈粮多了,开始将粮食卖予粮仓,加之太仓州码头有粮食流入、朝廷派官船前往南洋购置粮食,几方一聚,便有了这九百万石粮食。”

他夸赞裴少淮道:“一个银币,一个以银抵税,裴大人了得呀。”

裴少淮心中了然,但并不显露——南北两京,作为大庆最大的两个枢纽,断不可能京通仓用银币购置粮食,而允许金陵仓还用银两。

马尚书上任户部,当初也有裴少淮的一份支持,以马尚书的钱道修为,应该不会犯这么大的疏漏。

不是疏漏,那就是有人欺上瞒下而为之。

裴少淮心口发疼,心绪甚是不好,却还要忍着继续聊下去,他很快做了决定,言道:“下官听闻户部右侍郎的位置还缺着?”

马尚书眼睛一亮,喜道:“裴大人有合适人选推荐?”他信得过裴少淮的钱道学问,也信得过裴少淮的眼光、为人。

能得裴少淮推荐,此人定不普通。

裴少淮应道:“既有实缺,下官便推荐一人,至于他能否过得了堂考、调职户部,还要看皇上的意思。”他只是行使廷推的权利而已。

“理应如此,等候裴大人的好消息。”马尚书依旧欢喜。

……

当日夜里,冬日寒意衬得灯火清冷,书案上,铺开的折子,磨好的墨汁,毛笔撂在砚台上。

裴少淮静坐在书案前,过了半个时辰,墨汁干了一半,他迟迟未提起笔来。

他将毛笔举在灯前,窗台漏入的寒风,吹得灯焰轻摇,可不管如何,笔影尽是笔直的。

是呀,身正不怕影斜,一个刻意且可疑的人,只有放到灯下去照一照,才知道他的身子到底正不正。

裴少淮不再犹豫,平复了心绪,开始为黄青荇写推荐书。

……

寒冬霜雪重,冻地三尺。

裴少淮从宫中出来,一路回府,下了马车后,径直往院子里走,斗篷上落满了雪。

杨时月一边替他解去斗篷,掸去衣襟里的雪水,以免渗进去,一边心疼骂道:“这般冷的天,还下着雪,官人总是一下马车便往里走,等小厮举把伞能耽误你多少时候?”

裴少淮憨憨笑道:“忘了忘了,下回一定记得。”

他看到小南正在书房里安静习字,却不见小风的身影,问道:“小风呢?”平日里听到裴少淮归来的动静,这阵“风”早刮过来了。

杨时月把解下来的斗篷给了婆子,关上了房门,免得寒风涌进来,应道:“今日三姐过来,离开的时候,小风非闹着要去姑姑家住上几日,三姐又是极疼爱她的,我便随了她,让三姐把她牵回去了。”

又道:“我让申二家的跟着一块过去了。”以免奴仆们不识小风习惯,太过打扰到三姐他们。

原是如此。

说来也是奇怪,小南小风回到京都不到两个月,与几位姑姑相处的次数并不算多,可偏偏这丫头跟三姐一见如故,一个赖着,一个宠着,总有说不完的话,使得三姐隔三差五便过来一趟。

兴许这就是缘分罢。

裴少淮笑道:“那便让这阵风在三姐府上刮几日罢。”

收拾妥当后,杨时月将裴少淮唤入房中,道:“官人,我有事与你商量。”

“夫人何事?”裴少淮坐下。

“妾身听闻,隔壁莫家要搬走了,他们的府邸要出售,我打算买下来。”杨时月说道。

若只是单纯买个宅子,自不用专程和他商量,裴少淮知道妻子话中有话,甚至已经猜到了杨时月的好意,笑问道:“夫人有什么打算?”

莫家的宅子与伯爵府只隔了一条小巷,墙头一拆,便可合成一府,且伯爵府本就不大,即便合并进来,也不会僭越。

“只是想扩一扩这伯爵府,莫让二弟和弟妹他们拘着。”杨时月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