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第2/2页)

谢之容翻书,听到萧岭与平日不同的语气并没有发问,仍是静默地看著书页。

能让萧岭语气这样严肃的,只会是国事。

若关乎国事,除非萧岭自己开口,不然谢之容不会询问。

在许玑退下后,萧岭偏头对谢之容道:“张将军来信了。”

张将军,张景芝。

谢之容静默一息,“羌部有异动?”

萧岭道:“朕现在还不知……”在看见送进来的东西时,萧岭猛地顿住了,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许玑手里拿的应该是一封信,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上还落着驿站的加盖与标记。

但后面那些,是,枣?还有,核桃?

萧岭顿了下,“这个也是……”

张景芝送来的吗?

八百里加急是让你送这个的吗张卿?

许玑面色平静地点头,“回陛下,这些是张将军一道送来的。”

说实话他心中也非常莫名,但在皇帝皇帝面前没有表现出一星半点。

萧岭突然想到了什么,面色有些凝重,一面拆信,一面对许玑道:“检查过里面了吗?可有其他东西?”

难道张景芝那边情况不好,不能在信中直言,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自己?

许玑道:“检查过了,无甚异常。”

那就是什么都没有。

萧岭目露惊讶,看向谢之容。

谢之容到底是张景芝的学生,或许能解释出张景芝此举的深意。

谢之容朝皇帝似乎有点怔愕的皇帝解释道:“臣想,是年礼。”

萧岭:“啊?”

这时候他也拆开了信,将信纸抖了抖,开始读。

或许是张景芝在原书中苦守玉鸣关,最终战死沙场的结局太悲壮,在萧岭心中,这位素未谋面,一直镇守边疆的张将军该是个一本正经,古板冷然的性格。

他目光落到信纸上,仔细地读。

张景芝一手写得一手好字,铁画银钩,力透纸背。

张将军先在信中非常例行地拿一句话关心他的身体,然后说了羌部异动的事情。

看到这,萧岭精神一震,目光骤凛。

但马上,张景芝又在下面说羌部一年半载也不会出兵,只是时有骚扰,试探他们,不过都被张景芝毫不犹豫地打了数顿,虽然原文写的是“贼时有骚扰,击之还。”

一封平静地汇报年底工作的信,还顺便简短一提军械粮草饷银的事。

在萧岭看来,这恐怕才是张景芝最想说的。

在最后,张景芝表达了他对萧岭的新年祝愿,大概就是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之类的,又提了一遍军械粮草饷银,还非常歉意地表示年礼因玉鸣守军囊中羞涩,只能送陛下玉鸣关内的特产枣和核桃。

礼轻,但是情意重。

萧岭合理怀疑,要不是为了提一句没钱,张景芝连一筐核桃和枣都不会舍得给他送。

萧岭心绪复杂,关于张景芝形象的推翻重建,关于要切断受恩王与羌部联系的大事,还有点好笑,将信递给谢之容,“之容,你看看。”

谢之容颔首接过,一目十行地扫完了信的内容。

比起萧岭的震惊,谢之容非常平静。

萧岭让人把枣洗了端上来一碟,然后把核桃也留下了一碟,剩下的命人收起来,等这些吃完了再拿。

萧岭捏开了一个核桃,放进嘴里,觉得滋味还不错,就又递给了谢之容一个。

“之容以为,张将军何意?”

因为张景芝写得太明显了,萧岭仍然没有放弃那个对于张景芝形象的幻想,于是和谢之容确认了一遍。

谢之容回答;“臣以为,老师想说,玉鸣守军样样不足。”

军饷得加,甲胄得换新,粮草更要充足。

以前的倒不是不能用,而是张景芝洞悉朝廷动向,惊讶于皇帝改变。

惊讶,也欣喜,因为他知道,皇帝会搞钱了,而且,现在国库在半年新政之下,存银不少。

此时不和皇帝要,更待何时!

谢之容剥开一个核桃,递给萧岭。

萧岭下意识接了,道了声谢谢。

谢之容又拿了一个,“陛下且再等等。”

“等什么?”

待萧岭这个吃完,谢之容才把剥好的给他。

“等吃各地的土物特产。”

年底了,本就该朝廷拨款更新甲胄兵器等。

况且眼下皇帝对国政上心,各地面目恍然一新,国库存银甚多,哭穷,一定要和皇帝哭穷!

皇帝先前不理政事,各地驻军将军能从朝廷那拿到的钱不过够兵丁不哗变而已,甲胄武器皆陈旧不堪,现在机会来了,如何不和皇帝要?

萧岭干巴巴地嚼了嘴里的核桃,顿时觉得这玩意不香了。

“之容,你说话其实可以不必这样委婉。”

还吃土物特产,这玩意是白白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