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2/4页)

连出自醴河平原豪强世家,文臣之首的左相侯崇都屈服了,他们还不赶紧表态,难道要等着被这板上钉钉的新皇当做杀鸡儆猴的鸡吗?

看了眼李洵身后那气势惊人杀气腾腾的数万大军,众权贵都觉得腿脚发软,跪起来是一点都不难。

李洵坐在马背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已经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从诧异中拉回了心神,翻身下马,亲自扶起了跪在最前面的醇亲王:

“皇叔快请起!”

他是真没想到,醇亲王会在此时奉他为帝,进而带动了其他所有权贵通通表态臣服。

虽然他并不太在意那些人怎么想,即使他们反对,他也会用武力让这些人屈服,但醇亲王是一片好意,他不会辜负。

“陛下,臣已经带人彻底占领了皇宫,肃清所有余孽!”醇亲王指着身后的禁军将领介绍:

“这是禁军第十七军统领将军高晖!高晖,你与手下将士,今后都听陛下调遣!”

“是!”

高晖大声大道,然后朝李洵磕了个头:

“陛下,微臣高晖,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李洵满意地点头,叫他起身。

“皇叔辛苦了!”

“为陛下效忠乃是应尽之意!”

李洵这才看向其余文武大臣:

“众卿都平身吧,先各自散去归家,待有要事,朕自会召见尔等。”

说完,又对醇亲王道:

“皇叔与我一起进宫吧。”

说完便翻身上马,又让人牵来一匹马给醇亲王,两人一同骑马进宫,朝着最中央的勤政殿走去。

那里是大启历代帝王的起居所,也是整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从今天起,这整座宫城都将归李洵所支配。

骑着马走在宫道上,是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感官。

这是属于帝王的特权。

除了帝王,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宫城里骑马,除了皇后太后,贵妃,太子,其余的人没有特别的恩准,在宫里都只能步行。

曾经的李洵,身为皇长子也只能步行。

至今他仍然记得七岁那年离开右相府,走进这宫城时的心情,宏伟幽深宫城,来之前被叮嘱了上百次的森严宫规,都让他对这宫城,对嘉佑帝这君父又向往又畏惧。

走在宫道之中,他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同海浪上翻滚的孤舟一般。

可如今,他成了这宫城的主人。

他可以赐予任何人在宫中骑马的权力。

曾经的弱小无助,早已经离他远去。

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心绪,李洵问醇亲王:

“父皇那边如何?”

醇亲王道:

“有五皇子与容将军在,应当是走不远的。”

李洵轻拉缰绳驻马,吩咐自己这边随行的将军:

“带五个营的人,去接一接他们。”

大启的情况不同于沙国,嘉佑帝若逃到了江南,再纠集一帮人手东山再起,必然会对江南这种赋税重地造成严重的损失。

所以,李洵是绝不容许嘉佑帝和跟着嘉佑帝一起逃跑的皇子们逃脱的。

*

被李洵记挂着的嘉佑帝等人,确实如醇亲王所说,并没有走得太远。

他们在李洵抵达京城前一日就已经秘密从京城东门离开了。

当时整个京城都在备战,上万的精锐禁军押送着一些看起来像是军需的车马,并不会让人怀疑。

嘉佑帝不确定李洵什么时候会攻入京城发现他已经离开,为了稳妥,他一路上都下令不准停歇,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路去海边。

然而,人和马都是血肉之躯,在连续赶路两百里后,整个队伍就再也坚持不住,必须要停下来进行彻底的休整了。

从未这么快赶过路的达官贵人和女眷们都叫苦不迭,只有五皇子尚且还能打起精神,组织带出来的宫女太监厨子们,张罗整个队伍的饭菜。

皇帝后妃与皇子们,还有那些权贵们,尚且吃上了还算精心烹制的热菜热饭,底下的禁军士兵们,就只能凑合着冷水与干粮吃一些。

如今已经是十月底,北方的夜晚已经有霜冻,所有人都很冷。

尤其是士兵们,他们可没法住进温暖的帐篷,还披上皮裘,烤着暖炉子取暖。

五皇子骑着马逡巡了一趟,然后到帐篷里对嘉佑帝道:

“父皇,外头太冷了,只怕士兵们要冻出病来。不如儿臣让人给他们熬些姜汤,也好叫他们感念您的恩德。”

嘉佑帝没怎么思索便答应了:

“你想得很周到,去吧。”

他对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这些年他一直帮他把内务府打理得很好,所以这次去江南他也愿意带着他。

得到嘉佑帝的首肯,五皇子便去张罗人熬姜汤,没多久,一碗碗姜汤就送入了禁军士兵们的手里。

天寒地冻的时候能有这样一碗热腾腾的汤水,谁也无法拒绝,每个士兵都把手里的汤水喝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