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2/3页)

连妹妹李明婉都知道这点,李洵自然更不可能枉顾。

事情的变化总是很容易超出计划。

原本李舒仪说这孩子生下来是要送出去的,如今看来,却不太适合送出去养了。

如今的婴儿夭折率很高。一般的家庭,很难有这么多的资源将这个先天就体弱的孩子健康养大。比较富贵的,又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刚好没孩子的。

还不如由他这个做舅舅的来养着。

他虽然没经验,但小时候有医生与保姆团队,长大了单独请老师或送到学堂,皇家的孩子都这么养大的,应该也不至于养歪到哪里去。

“你做得很好。我也给你舒仪姐写封信吧。”

当初堂妹李舒仪就不忍心扼杀这个小生命,如今看那孩子体弱,可能会生出不舍也说不定。

他不确定这几个月过去,作为母亲的她是否还依旧坚定想把孩子送出去。

但至少他这个做舅舅的,要立场坚定地表示自己愿意毫无芥蒂地留下这个体弱的孩子精心照顾。

这样,她若坚定要送出去,有他派去的人完全接手孩子的照料,再一边找合适收养的人家,不会拖累李舒仪在事业上的进展。

若改了主意,看到他如此积极地要养着那孩子,也不会有太多顾虑,可以顺水推舟地应承下来。

为了让李舒仪安心,他甚至还绞尽脑汁给这孩子取了名字。

若李舒仪愿意让孩子留下来,这孩子以后就叫李晏。

河清海晏之晏。

*

处理完家事,李洵第二天便开始陆续召见众臣处理政务了。

第一个来见他的就是林程。

身为工造部大令,他首先便向李洵汇报了一年来郡国上下钢铁冶炼厂的情况。

位于纳古斯部落的铁矿,如今产铁量已经很大,足以能供给整个郡国的军工与农业用铁需求,郡国完全不必再对外买铁了。

除此之外,工造部的工匠还配合农事部,正在研发制造一些能提高农业耕种效率的辅助农具。

说到研发,林程又专门禀报道:

“殿下先前在信中所说的蒸汽车,臣倒是让工匠试着做了,却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他说,按照李洵所要求的那样,就需要一个容器中不断地加入煤炭来烧水,因为试验的容器小,产生的蒸汽连木棍都推不动,并且还在实验过程中,把容器给烧炸了。

沸水与煤炭容器的碎片飞得到处都是,这让工匠们心有余悸,不太敢拿大容器继续试验。

“锅炉炸了?可有人受伤?”

李洵有些紧张。

林程道:

“有一位工匠被烫伤,当时就立刻送医去了,如今伤已经全好了,就是脸和脖子上都留了疤。”

“幸好殿下嘱咐让先用小的容器试验,爆炸发生时试验间内也没多少人,不然受伤的人只怕会更多。”

李洵松了口气:

“好好补偿那个受伤的工匠。这项研发先暂停吧。”

是他想得太简单了。

连短距炮的炮管都会因为耐不住长时间的高温而产生裂纹进而爆炸,炮管是精炼的钢铁,尚且达不到长期耐高温的程度,更何况是这些工匠用的普通的铁具。

还有铁轨,现代社会修建铁路太容易,材料太容易得到,让他忽略了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钢铁。

火车载重量少说也是几十吨,以如今的冶炼技术,即使他耗费重金铺设了铁轨,那些钢铁只怕也经不起这么重的碾压,会产生变形甚至断裂。

还有铁路的维护,也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不然,要是有人见铁轨值钱,偷走那些钢铁,整条线路都会瘫痪。

更有甚者,要是有奸细使坏,在铁轨上放几块大石头或者别的尖锐物体,整辆列车都会翻车。

先前只想先把东西研发出来,便没有深想,如今一想,要打造铁路运输线路真是困难重重。

至少在钢铁冶炼技术有大的进步之前,这蒸汽火车连研发都得中止。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少说十年他都别想用上蒸汽火车。

所以还是得用更现实的办法来解决粮食运输问题。

除了蒸汽火车,李洵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

“保兄,周如植怎么没在肃城?”

李洵问道。

林程对这事还是很清楚的:

“他先前本是在的,但看殿下迟迟没回来,就趁着这点时间先去东边的伊平城指导农事了。伊平等地才归附,基础比较薄弱,他不太放心。”

“不过父亲前天就派人传信去了,估计他正往回赶呢。”

伊平城离樊城有两三百里远,来回的确要费些时间。

不过周如植也没让李洵等太久,当晚就回到了肃城,第二天一大早就主动前来求见。

一来就请罪自己错估了时间,没能亲自迎接李洵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