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3页)

却完全没想到,乌力罕区区一个杂种蛮子,竟有胆量如此算计他这一国之君!

若乌力罕真是刺探,他态度强硬地拒绝,一文钱不给尚好,但凡他给了正面的回应,不管是直接给钱,还是如他之前那样外强中干地讨价还价,都只觉得让对方觉得,大启真的不敢打。

更有甚者,对方会推测出,大启京城扛不住对方连续十天的进攻,所以才私下收买他这谈判使臣……

他……竟是暴露了大启的真正底线!

见两个心腹大臣都面色凝重地看着他,嘉佑帝心中懊恼极了。

他试图挽回一些九五至尊的尊严,强硬道:

“那以魏卿之见,当时戎族限定的期限只剩下三日,京城的城墙却最多支撑四天就会露出端倪,你能找到更好的解法?”

魏平光老老实实道:

“臣亦不能。”

事已至此,真的已经回天乏术,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嘉佑帝这才挽回了些颜面。

可已经铸下大错,若乌力罕真的是刺探底线,那他们就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若守不住京城与皇宫,便要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向百姓透露任何撤离的风声,否则,敌人没能察觉到破绽,反而是我们自己露了马脚。”

“是。”

这个夜晚,对嘉佑帝和他的两位心腹重臣而言注定是个难眠之夜。

不过,第二天,已经到了原本戎族最后的通牒时间,对面却没有出兵的迹象。

第三天也没有。

嘉佑帝便开始猜测,是否是因为乌力罕真的信守承诺,收钱办事了。

然而,当日下午,军中派到北城外的探子,终于打探到了确切的消息。

陈太师亲自来送了信:

“陛下,城外的戎族联军里出了乱子!乌力罕前日夜里,率领北戎大军秘密撤离了!其余两戎族大军的将领们,此时正群龙无首呢!”

嘉佑帝顿时心头一松。

虽说被乌力罕那杂种骗了五万两金子,这对于一国之君而言却是很丢人。

可目前这事除了乌力罕,就只有两个心腹大臣知道。

他们若是识趣,从今往后便该将此事忘了绝口不提。

只要不传出去,便不会影响他的威严。

而这事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戎族联军一直以北戎马首是瞻,如今北戎人撤走,短时间内戎族大军便不会再对京城形成威胁了。乌力罕走了,也没人发现大启京城的破绽。

如此,京城迫在眼前的危机便解除了。

那五万两金子,花得其实很值。

陈太师也趁机如此奉承道。

嘉佑帝闻言,总算觉得彻底挽回了颜面,神色都轻快了许多,吩咐道:

“乌力罕突然撤走大军,必然是北戎内部出了什么变故,速速派人去打听!”

“是!”

陈太师领命而去。

*

与此同时,戎族联军的军营里,西戎与北戎的将领们,刚收到了来自西戎主力军送来的消息。

三大戎族汗国之间,虽说同出一源,却是矛盾众多,此时只是因为利益短暂合作而已,彼此之间自然也少不了刺探防备。

先前北戎借口要调集兵马,只暂时出兵一万五,便让西戎主将蔚山心中起了些怀疑,是以留下了眼线传递消息。

如今他的主力部队还没到燕山关,便收到了北戎王庭被慎郡王麾下部队攻破,北戎汗被俘的消息。

原本他们敢攻打大启京城,就是因为实力最强的北戎组织发起了这次联合行动。如今北戎王庭和大汗都没了,如何能再成气候。

少了北戎这一股庞大势力,要打下大启京城就变得很困难了。

更糟糕的是,慎郡王轻易就灭了北戎,若再直奔京城驰援,他们必定讨不了好。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撤军不是由他决定的,但必然要通知前线,先停战。

如此,哪怕慎郡王来了,他们没有攻打,慎郡王也不好直接动手。

于是他赶紧给西戎王庭与大启京城前线送了信汇报此事。

接到消息的西戎和东戎联军将领,也和蔚山一样,被慎郡王的战绩震慑到了。再加上他们只剩下八万出头的军队,一时间也不敢再出兵。

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顿时就缓和下来。

嘉佑帝悬着的心也完全落地了。

虽然目前还没打探到北戎汗国内部出了什么事,但几天观察下来,北戎撤军已成定局。

剩余两个便有很大胜算各个击破了。

如此,他便根本不需要再低声下气求李洵来帮忙,更不必要忍受他狮子大开口的要挟!

想到此次自己在乌力罕手中吃的亏,在两位心腹面前丢的颜面,他心中对李洵的憎恶更上一层。

若非李洵半途停军逼迫,他这一国之君,何至于如此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