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3页)

自己养大的孩子,林德康怎会不知道他的心性。见他满脸内疚,心中很是心疼。大皇子这孩子啊,从小就是喜欢背负太多。

久别重逢,他的语气中有着情不自禁的慈爱:

“殿下,这不怪你,我们都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林程也帮腔道:

“对啊,殿下,京城到肃城,重重关卡,本就无法派遣过多兵马,两百余人已是极限,再多反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再者,您带这么多兵马到七百多里远的地方来接我们,已经够冒险了!我们只有感激,怎么可能怪您!”

说到这里,林德康有些担忧地道:

“殿下,就算是樊城距离这里也有六百多里,你是怎么过来的?”

虽说殿下如今有着强大的火力武器,却毕竟根基较浅,作为诸侯王,擅自带兵离开封地几百里,入侵其他郡城,若朝廷强势,这是可以直接以谋反论处进行讨伐的。

先前他占领燎原,樊城,毕竟都只是小地方,还是边城,他占领后也击退了北戎,对朝廷没有造成太大实质性的损失。

若换成榆宁这样一个不在边城的大郡,难保嘉佑帝忍无可忍,直接不管不顾地发兵讨伐。

要知道,除了北疆的二十多万边军,距离郡王封地很近的西疆,同样驻兵二十多万。只不过如今与北戎交战,为了防备西戎趁虚而入,暂时不能动那里的兵马而已。

可若嘉佑帝不顾西疆安危,执意要动,那对郡王来说无疑会是极大的威胁。

李洵道:

“保父不用担心,我是以剿匪的名义率军过境的,那榆宁郡守还指着我给的匪首报功,不敢多言。”

他一边给林德康擦药包扎,一边详细跟两人说起了此事。

年前肃城郡守周应亭带着一干商人前来郡王府,向他报告了商路不畅,为匪徒劫掠之事,当时他便承诺了他们年后会进行剿匪。

为了这,情报营的人从初三就开始工作了。

考虑到林相一行人要通过榆宁等前往肃城,他便决定先从东边开始。

至于西边和南边,则是先让官军冒充镖师,与前往西疆的商队一道,保护的同时探清楚沿路匪徒的情况。

东边,他则先进行了短暂的轮戍,将河原的新兵调遣了三四千人到榆宁来剿匪,再将樊城的兵调遣了同样人数去河原填补空缺。

因为已经有情报,他带着着几千新兵连续作战了五六天,便把榆宁西部的匪窝剿了个一干二净。

三四千人的军队提着几百个匪徒的脑袋到城镇里休整,当地百姓一开始是有些害怕的,后来见这些士兵根本没有在城内烧杀抢掠的意思,甚至还给钱问他们买东西,态度十分礼貌客气,他们的胆子便稍大了一些。

又得知这只军队是肃城慎郡王麾下,来榆宁主要是为了前往肃城的商人们肃清商道剿匪,目前已经将附近的匪徒全部剿灭。

百姓们难以置信,从未听说过有如此热心的官爷,为了治下的商人,竟然跋涉几百里来异地剿匪。

朝廷在地方只有那么一点厢军,维持县城郡城的治安尚可,却不太顾得上村镇,这便导致生活在城外的百姓深受匪徒所扰,对土匪们恨之入骨却毫无办法。

虽然不太相信,他们仍旧抱着一线希望去看了这支军队带着的匪徒首级,没想到还真在其中看到了好些个他们熟悉的匪徒面孔。

一时间,整个镇的百姓奔走相告,敲锣打鼓地庆祝着这件喜事。

为了感谢这支外来军队的恩德,他们还自发组织捐献了好些粮食要送给军队做酬谢。

却被告知,慎郡王麾下军队都有严明军纪,不可扰民,更不可白拿百姓的东西。

最后,军队收下了百姓们给的粮食,却是按照当地物价留下了等额的买粮钱,叫当地百姓们无比诧异。

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讲道理还体恤百姓的军队,在镇里休整的时候,完全不像曾经遇到过的军队那样在镇里抢东西或奸淫妇女,休整的一天一晚过去,竟是没有破坏当地任何东西。

帮他们平定了匪患,也不要任何报酬。他们主动送粮食感谢,这军队竟然还按市价给钱。

诧异之余,百姓们无比感动,深深地记住了慎郡王这个名号,并且心生向往。

因为他们还听那军队里健谈的小伙儿说起过,慎郡王治下的肃城百姓们到底过着怎样幸福的日子。

除了人头税之外,没有任何苛捐杂税,徭役还会另外给钱,有些地方甚至还每人分五亩地,只收两成租子。

留下一段美誉,这支军队又继续前往下一个城镇,扫荡着附近的匪窝。

当地县令眼见三四千军队入境,以为是哪里的农民起义,吓得屁滚尿流,后来得知是肃城的慎郡王为了肃清商道剿匪,还狗腿地亲自前来拜见,代表当地民众进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