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3/6页)

总共,这一趟需要12680贯。

运输不便,是这个时代的硬伤。

20万斤铁矿,于现代社会不过是十来辆大卡车的事,在这里却需要上千人花费一个月时间去运。

而且如此庞大的队伍,一路上也必然惹人注目。

想了想,李洵又叮嘱工曹主簿运送的时候分四批行动,对于铁矿也稍微做些掩饰。

给工曹主簿开了张条子,让他去府里领钱,李洵便把他打发走了。

没多久,七公主便抱着账本子来找他了。

小姑娘在肃城住了这么一段时间,大约是在至亲兄长的府上自由自在,又能时常见到李洵,每天都心情不错,脸上倒是长了些肉,比之前看着健康水灵了许多。

李洵让人搬了那些抄家得来的东西回府后,她便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盘点核算的任务。

李洵想着,她既然想做事,便可以交点事情给她做。

反正不管在哪个时代,女孩子多些本事都不是坏事。

“大哥,你知道你这次抄了多少东西回来吗?”

七公主眼睛亮亮的,显然很兴奋。

大哥现在有了这么多钱,她可算是不愁他在封地上会受苦了。而且,这些钱还是抄的贪官的,算是为民除害了呢。

李洵温柔地看着她:

“看来是有结果了?”

七公主兴奋地点点头,将账本子最后的总结页面翻给他看。

李洵一眼扫过去,便见上面登记着五千亩的良田,珠宝首饰估价10万贯,现银与银票合计八万两,字画古董估价12万贯,其他零零总总加起来,这两个府邸一共抄了价值近三十万两白银的东西,换算成铜钱便是九十万贯。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李洵先前送去的一箱从匪徒那里抄获的首饰。

但即使如此,也最多比三十万少个两万两。可见郡守这些年在郡中搜刮得有多狠。

不过,这些钱到了李洵手上,却是能派上极大的用场。

不说别的,安排那被庞芝元等人迫害成奴的两万多百姓是不费力了。

他可以有足够的钱去给他们安排岗位,发放救济,让他们顺利地支撑到下次租赁田地获得收成的时候。

看着那五千亩良田,李洵问道:

“这里头有多少已经种植了?”

七公主对此也是过问清楚了的,里面大多数都已经种了小麦,只剩下五百亩还没来得及种。

李洵道:

“聘些人来,让咱们从京城带来的那户农户去指导,把剩下五百亩地里全部种上甜菜。”

七公主惊讶地瞪大眼睛:

“大哥,五百亩地全种甜菜吗?我听说那东西不太好吃,京城都不太卖的上价。”

决定要帮李洵做些什么,七公主也是很努力地做了些功课的。

因此现在他一提,她便知道甜菜是什么,亩产如何,因为李洵来的时候采买了很多甜菜种子,她在整理家当的时候就了解过了。

“等收获以后你就知道了。”李洵神秘地卖了个关子。

甜菜这种东西已经传到了大启一百来年,但因为不是甜度太高的品种,大多是拿来药用。连作为蔬菜都不太受欢迎。

满以为七公主要缠着问到底干什么,哪知道她直接道:

“那好吧,我立刻让人去安排。”

福了个身然后就跑了,倒叫李洵讨了个没趣,默默叹气挽尊。

唉,妹妹性格太沉稳了也不太好。

*

收拢整个郡,李洵有许多事情要忙碌。

首当其冲的,便是安顿南郊那近两万被印子钱迫害卖身为奴的百姓。

在周应亭上岗后,他便直接下令让他组织了一次更改户籍的工作,让所有受害者全部恢复平民身份。

这些人有一部分的卖身契是在庞芝元手中,便直接放了改籍。

其余在大户们手中的,也是直接改了籍,没有给他们任何赎身费用。

这算是他们在贪官手中强买良民的教训。

见李洵没让他们无偿归还买走的土地,倒也没有大户敢为此闹事,都乖觉地放了人。

如今他们再让那些村民给他们种地,按照李洵新出的规定,每日便是要开工钱管饭的了。

但如今春耕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没多少地需要种了,少不得还得创造其他工作岗位才能让这些百姓顺利支撑到下一个丰收的季节。

李洵索性又征集了一些人去给他修路修庄子建工坊,倒是立竿见影地加快了修建的进度。

买生铁的也是从这里头征召的民夫。

其后又安排了去东南边买粮食,又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工作岗位。

其他再无法安排的,便索性开放一个官办的救济款,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可无息借贷两贯钱,明年归还。

这一番安排,这才让南郊饱受苦难的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每个人心中都感念着郡王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