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一统西域(第2/3页)

反正又不是他们去种地,而且收入还能轻松翻上一倍多,正常人谁会不同意?

至于那些脑子进了水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种人就不能让他当官。

朝廷不但会收回他名下免税的地,还会找个由头把他的功名给革了!

泰昌对这种敢于作对的读书人从来就是毫不手软。

大明本土那边报名的老百姓是相当的踊跃,没过多久,两千万人的名额便被抢光了。

西伯行省这边运河是很快就修建完了,第二批东南营将士的家眷也已经拉过来了。

接下来就是赶紧修建城池,赶紧把剩余的东南营将士家眷和北大营将士家眷迁徙过来,为迁徙普通老百姓做准备。

这一下他们修建城池的计划貌似也要改一改了,因为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的家眷加上大明迁徙过来的老百姓再加上雇佣来的莫卧儿行省的劳力,人口最少也有三四千万。

这么多人全部住城池里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些人大多要种地放牧,住城池里面也不方便。

没办法,泰昌只能把袁可立、曹变蛟和宋应星等人招到飞龙战舰上,再商议商议了。

众人齐聚之后,他立马郑重道:“现在人口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最多再过三年,这里的人口便会超过三千万。

不过,我们修建城池的规划确是要改一改了。

朕觉得,我们不用修建那么多的城池。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耕地所在的和草原的分布修建一些小型聚居点。

这种聚居点就以屯为名吧,至于叫什么屯,可以等老百姓迁徙过来之后他们自己来定。“

说罢,他便拿来一张画地图的纸,摊在中间的条桌上,边画边解释道:“我们可以这样,先修建一个二三十丈长的大型温室,然后在温室两边各修建五个院落。

这么一排就是十户人家,然后再通过保暖的走道与左右连接。

一个屯大概是方圆十里,也就是十多万亩地,我们可以安排将近一千老百姓和几户读书人家的亲戚。

这样一来,一个屯大概就是两百户人家。

我们只需没一排修建五个大型温室,然后中间开出大马路,总共修上四排就差不多了。

你们觉得怎么样?”

呃,这个好是好,就是太费钱费力了。

宋应星看了看泰昌画出的草图,随即小心的道:“皇上,这屯住的地方好是好,就是太费人力和物力了。

两千万人那就是两万个屯住点啊!

我们哪里来得这么多人去修建这么多屯住点呢?”

泰昌不慌不忙道:“朕不是说了吗,城池的数量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一点。

反正城池的主要功能就是防御,我们只需在关键的地方先修建十多座城池就行了。

这会儿鄂北河这边都已经修建好五座城池了,叶泥河那边也修建好三座城池了,只要再在乌拉尔山脉那边再修建三座城池就是三条防线了。

这三条防线防住欧陆联盟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今年你就可以让东南营将士带着他们的家眷全力去修建屯住点,为剩下的东南营将士家眷和北大营将士家眷把住所全修建好,剩下的乌拉尔山脉那三座城池让北大营精锐来修建就行了。

明年我们就可以让这些将士带着他们的家眷去给老百姓修建普通的聚居点了。

这样人不就够了吗?“

呃,这样人差不多是够了,问题,人家为什么要拼命去修建屯住点和聚居点呢?

宋应星想了想,又小心的道:“皇上,我们原本都说好了,东南营将士的家眷是过来种地放牧的。

如果让他们自己给自己修建城池和住宅那还说得过去,现在让他们给迁徙过来的老百姓修建聚居点,有点不好吧?“

如果让人家白出力,人家自然会有意见。

泰昌还是不慌不忙道:“我们可以开工钱啊,五两银子一个月,他们总没意见了吧?”

我的天,这得花多少钱?

宋应星不由吃惊道:“皇上,这样太费钱了吧?

我们还得免费给他们提供牛羊马匹、家什和日常用品什么的,这本来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了。”

这投入实在是太大了,一年上亿两都打不住啊!

如果是换做以前的大明,这么猛搞一个月估计就要垮台了。

泰昌却是不慌不忙的看了看一旁认真听讲的朱慈烺,这才细细的解释道:“长庚,一个国家层面不能光看钱。

朕不是早就说过了吗,钱再多,放那不花,那还不是跟没有钱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小气,该花的钱就要花。

特别是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更不要吝啬投入。

只要我们能在三年之内把西伯利亚开发起来,花出去的钱还不是很快就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