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3/5页)

她不养伤,虎贲军中就不会把花生接来,花生也不会死。

若没有这么多波折,如今她已经跟着拓跋焘去征漠北了。

正是因为那个人三番四次的阻挠,大檀死了,虎贲军同和素和君一起去的老兵也死了大半。

阿单志奇受伤严重,左手几乎是废了,日后怕是连弓都拉不得。

一提起他,莫说是素和君,便是她自己,也生出了无名之火,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才好。

“这便是奇怪之处,柔然有投降的宗室说那天那人是个汉人,是大檀给皇子们请的先生,可吴提等人都说不认识这人,只知道婆门王子身边有一个汉人师父,专门教学汉字。”

素和君是白鹭官出身,自然嗅到了不同一般的气味。

“婆门被俘,柔然宗室贵族尽数投降,我们却找遍柔然军中也没找到那个汉人。婆门等人说他们仓皇西撤的时候那汉人先生也不见了,可身为王子的先生,哪里能偷偷溜掉的道理?再想想那日,这人几乎能说服柔然宗室立婆门为新的可汗,可见并非一个普通先生。”

他从怀中取出一支弩箭的箭头,递给贺穆兰。

“这是当日寇谦之从你膝盖里取出来的,我找他要了来,陛下精通兵器之学,对弩弓名剑都有研究,一见之后大为惊讶,说这箭也曾行刺过他,而且还涂了毒药。”

贺穆兰用两支手指捏住这箭头,仔细看过一遍,点了点头。

“是此物,那凶器陛下赐给我了,你可拿回去研究。”

Nu在这个时代算是高科技武器,北方都是游骑兵,魏国重视弓箭大于nu这种武器,更何况制造nu和nu箭工艺复杂,并不是魏国的国力能支撑的。

但南朝的汉人军中却普遍装备此物,甚至连行走两地的商人,有时候也能准备几把防身。

事情一旦牵扯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起来。

刘宋和北魏交战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此时两国正是同盟期,使臣多有往来,拓跋焘自然不会天真到以为刘宋会完全不做任何小动作,但两个正在蜜月期的国家,若是一国对另一国的恶意已经到了要杀死对方国主的地步,这“同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的了。

说不定下次魏国再出征,南朝就北上,把中原地区给夺了回去也不一定。毕竟这些地区都是先帝从刘宋手中出兵抢走的,刘义隆做梦都想还复山河。

说话间,丘林莫震派来保护贺穆兰安全的亲兵把拓跋焘赐她的手弩拿了过来,同来的还有几支箭矢。

几根箭头一比较,确实是同一批出产无虞。

这东西并非普通的弓箭箭头,量产绝不可能,弩机的膛道都是有差异的,箭矢多为短小径直而非狭长,甚至有的还有倒钩,幸亏贺穆兰膝盖中的一箭没有倒钩,否则她可以提早解甲归田,回家去做瘸腿退役女将军了。

“这位柔然的汉人先生,应当是不知道也有同伙混入了黑山大营之中,否则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件武器暴露出来。由此可见,这批人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却可能互相并不认识,甚至连消息也互相不通。”

素和君捏着那枚箭头,将它收于掌中。

“现在就不知道那个囚帐里的柔然人是什么身份,居然还需要暴露暗地里埋伏的棋子来放出去。此人现在还没有抓到,也不知是逃出去了还是藏起来了,无论如何,你都要小心为上,遇到脸生的人,一定要戒备。”

素和君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语气变得有些沉重。

“花生那孩子的事情,我也知道了。你当时伤成那样,又听不懂柔然话,会变成那样也不是你能阻止的,切莫太过自责。”

他曾在贺穆兰身边做过一段时间随从,以调查军中的贪腐,和花生也相处过不少时间。

素和君这个人,在这个时代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毫无身份之见的人,他做白鹭官时,为了调查事情,奴隶也装过,王室也装过,可谓是毫无心理负担。

从某种意义上,他可能是整个军中除了贺穆兰以外,唯一真正惋惜花生之事的人了。

贺穆兰听到“花生”二字鼻内就一酸,轻声道:“我自诩武艺过人,从不愿意拖累别人,便是乱军阵中,也只有我保护别人,断没有别人保护我的道理。花生颇有灵性,我还想着日后让他恢复自由身,自己去谋个前程,想不到却因为我的缘故,死的这般冤枉……”

她的脸上升起恨意:“素和君,杀鬼也好,花生也好,皆是因为阴私之事而无端枉死,若你有什么消息,或需要我帮忙的,只管支会我一声,我一定责无旁贷。”

无论是刘宋、鲜卑人、还是其他什么人……

这般罔顾人命、玩弄别人的命运的,皆是她的敌人。

“我若有消息,一定会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