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3页)

这也为赫连定家人那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我大魏兵强马壮,凡是大战,无有不胜,所以几位将军很难理解赫连定的处境。”崔浩是出了名的“辩士”,他看着几位眼睛冒光的参军,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夏国的国都被围困,赫连昌让他放弃镇守的长安,回去救援,这原本就是很难的抉择,赫连定不但做了,而且还在途中调转方向,带着几万精骑,抱着有死无生的想法来我国的朔州行事,心中一定早就已经存了死志。”

“他在朔州外血战,领着惨军败退,又遁入柔然辗转回返,无非就是想着统万城高墙厚,能守到他回去的那一天而已。可如今要是有魏国的兵马从夏国方向拦截他,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像是这样的将军,要么就是死战到底,要么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落到西楚霸王的下场罢了。”

众人在他来之前原本就在同情赫连定,如今听到崔浩的分析,感怀之色更甚,像是库莫提等和赫连定打过交道的将军,立刻就露出了认真倾听的神色。

崔浩见自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心中也是一松。

军中最重军功,而军功中的“上获”,便是俘虏敌方的将帅,这是哪怕拓跋延这种地位的将军,都无法抵挡的诱惑。

能因为他的一席话而真的听进去,可见这赫连定的才能,确实已经到了连敌国的宿将都心心相惜的地步。

崔浩心中也可惜这位命运多舛的平原公,继续说道:“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赫连定要从西海故郡回返夏国,却不能派我们的人在那里守着。”

“那怎么办?总不能我们也进入柔然,绕个大圈子去追他吧?那可不行,那容易把我们派去高车的人暴露了!”

镇军将军夏鸿皱着眉出声。去高车的士卒多是他的麾下,他心中一万个不情愿做这种事。

“若想毫发无损地把赫连定带回平城,只能派夏国的降将,装作偶遇将赫连定的样子,将他接回统万城。人到了熟悉的地方,又遇见熟悉的同袍,便会放松精神,等到了统万,有赫连定的幼子和其他夏国的降臣降将安抚,又有赫连昌屠戮他亲眷的事实存在,想来赫连定便不会以死殉国了。”

崔浩见有几个将军露出像是噎住了的表情,叹了口气,躬身下拜:

“本官知道黑山得到这个消息,是军中出使高车的使者冒着生命危险送回来的,这军功也理应黑山大营所得。但如今形势不同,各位将军请以大局为重,待赫连定降服我大魏,陛下必不会忘了黑山诸位将士的功劳。”

拓跋延看向库莫提,库莫提对着他点了点头。拓跋延大概还有什么不能安心的样子,库莫提便抬手对天上拱了拱,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拓跋延无奈地揉了揉额角,再看着眼巴巴望着他的将军们,艰难地说道:“崔太常,我等自然是想以大局为重,可就算我们不要军功了,你可想过出使高车的那些士卒?这些斥候回返,说他们为了拖延赫连定的行程,削弱他们的实力,已经去冒险抢马,赫连定的铁骑曾在各国立下赫赫威名,一群装作牧人的士卒,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是豁出命去了……”

“夏国离这里还有十几天的路程,我们要派人去平城和夏国送信,还要派出值得信任的夏国降将演上这出戏,耽搁的时间更多。若是这个时候错过了赫连定,让赫连定回返了夏国,我黑山军中的将士们,岂不是都白白牺牲了性命?”

拓跋延是三军主帅,自然要为军中争取权益:“而且他们都是派往高车的使者,身份轻易不能暴露,现在无论是有没有抢到马,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我不能就这样把军功拱手让人,这让我以后如何服众呢?”

崔浩听出拓跋延口中的意思,直起身子道:“本官是高车使,便是为了高车事务而来。黑山军中出塞的一百多士卒和上百归顺的高车勇士,本官自然会为他们申请赏赐,家人族人各个有功。至于这抓捕赫连定之事……”

他表情为难,虽然觉得拓跋延说的是对的,却觉得如此冒险,还不如放着赫连定回到夏国,哪怕日后再抓住,都比一个自尽死了的平原公要好。

库莫提见两方陷入僵局,摇了摇头,低声说道:

“崔太常,如果双方无法说服彼此,那不如两种方法都采取吧。”

“什么?”

“咦?”

库莫提站起身,来到军帐的地图旁边,指了指夏国和魏国交界的地方。

“崔太常既然认为夏国人去迎接更为合适,那就请您派人去统万城和拓跋素将军送信,让他谋划。但如果平凉地区的人马动作太慢,让我们的人反倒先遇见了赫连定,便用我们的法子。”

库莫提知道以崔浩的本事,自然有法子让夏国境内的降将立刻出发迎接赫连定,所以算是送了崔浩一个人情,又给了拓跋延一个不让众将失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