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页)

康熙扭头看了看梁九功。

“回皇上,还有半盏茶的时间。”

一旁的科尔沁亲王好奇地询问康熙,“皇上,敢问这火器营要用的火器可是前明的红衣大炮?”

康熙看了看周围纷纷投来目光的蒙古王公,十分满意这位科尔沁舅父搭的梯子,正好让他炫耀炫耀。这位亲王是太皇太后的侄子,算起来也能称一声舅舅。

“前明的红衣大炮的都过去多久了,若是真有那么厉害,也不会被我满人推翻。朕既然敢如此大张声势,自然是对这新火器信心十足。此乃我大清一名官员结合前明的红衣大炮自行改进的,威力更胜十倍。除此之外,还有通过洋人的枪支改良的新枪,不仅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亦是十分稳定,鲜少炸膛。朕倒更看好能随身携带的枪械。”

在场的蒙古诸公亦不乏听过大清入关故事的,红衣大炮的赫赫威名是用人命填起来的。

如今大清皇帝说他的大炮比红衣大炮更厉害,都无需十倍,便是只有红衣大炮的威力,他们许多人也得掂量掂量。

漠北蒙古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到底无伤大雅。漠西和漠南那边则不同,如今沙俄那边对着大清也是虎视眈眈,他们未必没有分一口羹的想法。虽说如今还没有正式与她们结盟,但已经说好了,到时候会有沙俄提供武器,不过到底狼多肉少,若是大清自己有了威力更大的武器,那他们就要重新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么好的牙口,能撕下这块肉了。

说话间,也有蒙古王公询问康熙能不能将这些火器作为赏赐,康熙但笑不语,心里却在嗤笑。

还想着赏赐?乌希哈都把他这种薄来厚往的大方行为嘲讽了个底朝天,说他就是冤大头,真正能展现大国风范的永远是强大的拳头。

还说什么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其实这个话他听着也十分热血沸腾,但是这不是不太符合人之常情吗,他要是说以后咱们回礼人家送多少咱们会多少,肯定会被朝臣说不体面、太小气。

所以这些蒙古王公就别做梦了,还想要他的秘密武器?这回他还能把他们上贡的东西用差不多价值的东西还回去,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

空旷的天地间传来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只听南边的山坳下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虽然隔着好长一段距离,那声音却好像是在他们耳边炸响,听得人心脏骤紧。又有火光闪烁其中,坳地上尘土翻飞,有泥点甚至溅到了人群之中,引起了阵阵骚动。

待到一切偃旗息鼓,原本还有星点绿意的草地上已经浑然不见植株的身影,入目可见是黝黑的泥土、冒着的烟气和一个能埋下许多人的巨坑,鼻尖萦绕着火药的硝烟味。

先前还在絮语的人群寂静无声,待康熙率先鼓掌后才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声音。恭维声、赞叹声、感慨声不断响起。

康熙开怀大笑,这一场碾压一切的武力展示让他不必再去顾忌权衡满蒙之间的关系,也无需在意这些人的想法,他已然胜券在握。

冠冕堂皇地说了一番什么满蒙多年情意,朝廷热爱和平,火器杀伤力太大有违天和之类的话表达了自己的震慑之意后。

他就像一个抛下了鱼饵又不顾鱼群反应的人,浑然不顾这些人收到的巨大冲击,热情而友好地建议他们会营帐换一身骑装,咱们继续打猎去,晚上兄弟们再一起载歌载酒。

饶是这些蒙古王公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回去好好商量这件事,此时听了康熙的话也都个个端起了笑脸,纷纷应是。

至于心里是怎么骂这小子仗势欺人、得志猖狂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马车里,乌希哈还在反复回味大炮冰冷而恐怖的暴力美学,心潮澎湃之下,又想起来晚清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恨恨地想着这回总不会还要遭遇这种惨剧吧?只要他们敢来,就把他们统统轰死,给大海做养分吧。

脑海是各种解气的想象,面上也不禁流露出一二,康熙在旁边看的好笑,猜到他的小脑袋瓜子里肯定又在想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便也开口问了。

乌希哈回过神来,想起自己确实没跟康熙说过这件事,主要是那段历史太气人了,她自己也不太乐意提起,而且康熙也没问过她大清是怎么亡的。

其实他知道大清亡了,但不知问什么也没问,他们就心照不宣地没再提过这个话题,她想可能是康熙还不太能接受他的大清亡了这件事情吧。

想到这里,乌希哈又起了个坏心思,只是马上要去赴宴用膳,下午还要打猎,倒是不好这会儿就告诉他,等今天晚上回来后,她一定要告诉康熙他的大清是怎么亡的。

他们爱新觉罗家子孙不争气造成的悲剧不能只有她一个人气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