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3/4页)

这原也怪不得旁的,只不过是军中将士们喝酒取乐时,也有时会有军妓作陪。

这其中不免有些自作主张的,觉得贾代善不碰军妓,再想想贾代善如今在平安州身边也没个伺候的人,那必然是得给贾代善找一个清白女子伺候才行。

偏偏平安州是边关,地处偏凉,风吹日晒的,也极少有颜色好的女子。

那自作主张的人还想着,贾代善到底是京城长大的公府公子,眼光肯定得比寻常人高上不少,那人遍寻了整个平安州都没能找出一个满意的来。

后来,还是在平安州城外的流民中,看到了一个绝色的女子。

平安州作为与匈奴交战的边关城市,哪怕是有着贾家军守着,可到底还是会有不少的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些人里甚至都分不清哪些是汉人,而哪些又是匈奴人。

为着防止奸细装成流民进入城内,在城中生乱,在两军交战期间,自然是不允许这流民们进入平安州的。

还有一些则是汉人与匈奴人通婚生下的后代,这些人流着两族的血脉,却是被两族都不容的,自然也只能在城外住着。

久而久之,这些人在平安州附近倒也建立起了一个村落来,甚至开垦出了一些荒山来种地为生。

因为那些人也算是在那儿聚集下来,因为两族人混居,为着同胞着想,无论是平安州这边还是匈奴那儿,都没人会去干涉,这么几年下来倒也能算得上是安居乐业,他们也都算得上安分守己。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那自作主张的人对那绝色女子倒也没想太多。

但贾代善就不一样了。

不说从贾代善到平安州这些日子以来,贾代善被匈奴外加平安州这边投机取巧的人明里暗里送过不知道多少个美人了。

就说贾代善知道她的来历以后,就已经觉得很令人怀疑了。

那些个流民们哪怕是说得好听一点,是在城郊已经安居乐业下来了的,可到底其中也有不少是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的,甚至穷凶极恶之徒也不少。

所以,那儿的民风倒是十分的彪悍。

一个柔弱的绝色女子,还据说是一个无父无母,无亲族可依靠的,又是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下来的。

反正贾代善是不相信这女子真真跟她嘴里说得那般,清清白白的。

虽说这女子确实绝色,但贾代善身边又不缺女子。

贾代善来平安州,虽说也跟匈奴人已经打了几场仗了,可说到底,贾代善并不是来前线打仗的,而是来坐镇平安州的。

这就与打仗又有所不同。

比如,平安州里还有一个将军府,贾代善住得并非是军营,而是将军府。

又比如说,贾代善来平安州的时候,还是带了两个伺候的侍妾的。

贾代善身边又不缺美人,又如何愿意在身边留这么一个明晃晃地有后患的女子。

但偏偏,这女子的来历无论贾代善如何查,那都十分的清白的。

贾代善新纳了个美人,又是整个军营都知道的。

那女子若是什么错都没有,贾代善就将人打发了,实在是显得有些冷酷无情,让将士们知道了,不免会觉得,日后贾代善对他们也会是飞鸟尽良弓藏的,觉得贾代善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效忠的主公。

为着诸多考虑,贾代善就想着左右就将那人作为一个摆设,放在将军府便罢了。

若是有什么危害平安州的小动作,那自然是格杀勿论,但若真是自己错怪了她,那过个几年再给她找一门不错的亲事倒也可以。

毕竟在平安州这儿民风更加开放些,平安州的女子和离再嫁的都有不少,甚至连寡妇再嫁的也有不少,如同那个女子这般的颜色,又有贾代善保媒,这再嫁出去自然是不难。

贾代善这般想法自然是不错,可他千算万算,这也没法算到,那女子居然怀孕了。

那个时候,贾代善才成婚没多久,膝下别说是嫡子了,连个庶子都没有,不过只有一个庶女罢了。

要是放到其他的人家,无论是庶子还是庶女,那都不太可能生在嫡长子跟前,再加上那女子还是个来历不明的,这孩子多数是没法保下来的。

但在武将家,尤其是荣国府那就又不一样了一些。

武将原本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过得是朝不保夕的生活,谁都不知道,哪一场战争,就会马革裹尸,总得留下个子嗣来。

而且,贾代善这一支如今只有贾代善这么一个独苗苗。

但凡贾代善有个意外,荣国府这一支就断了。

所以,贾代善的那些叔伯兄弟们对那女子肚子里的孩子,又格外看中些。

虽说是来历不明,但只要是贾家的种,是贾代善的娃不就行了么?

大不了,大不了到时候去父留子呗。

也因为有孕,那女子在将军府的待遇都提高了不少,偏偏那女子好像确实没任何猫腻,整日里不过就是在自己房里待着养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