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卢氏想,虽然贾政黑了,但是日日能看到瑚哥儿和琏哥儿两个小可爱,倒也不错了。

“二叔要是不嫌弃,我待会儿就收拾了东西跟着二婶去了。”贾瑚促狭地说道。

“我哪敢嫌弃你啊。”贾政故意扯了扯贾瑚的脸说道。

“那我可就带着二哥儿去你们那儿打秋风了。”贾瑚躲过贾政的手,笑着说道。

“可不许胡闹,你去也就罢了,你弟弟才多大。”史氏连忙阻止道,“可别胡闹了,赶紧摆饭吧。”

大户人家原就有立规矩的习惯,也就是一家子吃饭,儿媳妇得站着伺候公婆吃饭的。

卢氏也很自然站起来,打算伺候史氏用饭。

弟妹站着伺候了,张氏这个做长嫂的自然也得站起来伺候。

“好孩子,快坐吧,咱们家倒也没这么多规矩。”史氏连忙说道。

贾代善也表示道,“伺候用饭有下人们呢,很是不必用你们。”

吃完饭以后,众人闲坐了一会儿,贾瑚便打算回去读书。

“你也别老是对着书,好歹也多出去玩一玩。”孩子太努力了,这叫史氏也愁。

史氏原本是想说,跟你珍大哥哥多出去玩,但是想到贾珍原先的做派,史氏又收住了话头,只说让贾瑚多出去玩玩。

史氏心里也不免觉得贾瑚还是缺少玩伴。

“哥儿也太孤单点了,老爷太太,有没有想过把哥儿送书院去读书。”卢氏说道,“之前我兄弟还说,以瑚哥儿这样的机灵劲,现在进鹿邑书院读书都可以了。”

贾瑚虽然有张老爷子这样的大儒小班教育,但也有一点,就是贾瑚接触的同龄人实在是不多,唯一谈得来的就只有张家的张行景。

贾瑚将来肯定也是要科举的,倒不如从小就培养起几个关系要好的同窗来,将来在官场上也可以守望互助。

“哥儿年纪还小呢,很是不用去那地方。”想想贾政去的那什么劳什子的鹿邑书院,连下人都带不得,只能带一个书童,又一去就是几个月,史氏对书院真是没什么好感。

“哥儿还得在家习武呢。”贾代善可是梦到过贾瑚自家大孙子因为读书太用功,吐血而亡的。自家大孙子读书太用功,贾代善也愁啊。

在贾瑚达到身强力壮的标准之前,贾代可不敢放贾瑚去书院去。

当然了,贾瑚自己也不怎么想去书院。

上辈子他父母早逝,贾瑚自己在书院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思亲的佳节,如今能在承欢于父母长辈膝下,贾瑚自然是不愿意去书院,毕竟书院里教的东西他又不是不会。

“哥儿,二奶奶送的这见面礼该如何?”芍药问道。

贾瑚向来是不喜欢底下人自作主张的,张氏也有意培养贾瑚独立的能力,收了礼也只管叫贾瑚自己收着,所以芍药这才问贾瑚道。

“打开这盒子看看,二婶送了些什么?”贾瑚道。

芍药打开来一看,盒子最上头放着的是一个金螭璎珞,下头还坠了一块美玉。

再里头,便是各色的文房四宝。

虽都不是凡品,但这也都是他们这种人家寻常走礼时用的物件。

贾瑚见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东西,便说道,“文房四宝就放到书房那里吧,以后都是能用的。那璎珞就先收起来吧。”

贾瑚向来不怎么爱戴那些金银器物,全都是收到库房里去的,这个璎珞,自然也是一样。

芍药应了一声,便按着贾瑚地吩咐,要收起来。

等她拿起那些文房四宝 打算放到书房里去,这才发现,底下还有一卷画。

“哥儿,这匣子底下,还放了一卷画。”

芍药将画展了开来,是一幅山水画。

这画只不过是寥寥几笔,却将山水渲染得十分有意境,一看便知道是大家之作。

再看底下的落款,上头写了想妙居士这四个字。

这位想妙居士是本朝有名的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因为极少有现世的作品,想妙居士的画向来是一画千金的。

但实际上,想妙居士的画极少,也没人愿意转手,哪怕是千金,却也不一定买得到。

贾瑚虽不擅画,但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他一看便知,这画肯定是想妙居士的真迹。

贾瑚又仔细看了一遍画以后,就将画卷起来道,“这画也忒贵重了,包起来明儿给二婶送回去吧。”

这样千金难寻的东西,一看就是人家的心头爱,贾瑚又不善书画,倒是没必要夺了人家的心头爱去。

……

敬大奶奶也还得照料着东府,现如今她又添了一桩事情出来。

贾敬从道观回来以后倒也不作妖了,但却大刀阔斧地去改革族学了。

贾家在京城八房,有做官做到像贾代善这个国公这样的,自然也有只是平民百姓的。

那些族人自持是荣国公的族人,也不愿意种地卖货为生,但靠着自己的本事,也求不来什么体面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