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3页)

蕴和给了山梅一个眼色,山梅立刻带着宫女们走下去。她本人就站在大开的门口,帮忙守着。

蕴和道:“他是太子,你能怎么办?说句不好听的,咱们俩四个孩子加起来未必能比得上人家一根手指头。咱们觉得这是苦差事,说不定在人家看来这是天大的恩典呢。”

荣妃没控制住爆了粗口:“我可去他的恩典吧。我们胤祉根本不喜欢打打杀杀,他之前还跟我说呢,说等他大婚了,如果皇上不让他上朝堂他就去景阳宫看书;如果皇上让他去,他就去礼部。”

礼部那些人重规矩整天之乎者也的,荣妃看着都头疼,偏偏胤祉就是喜欢。

荣妃从未指望过胤祉多有出息,既然是儿子喜欢的,她当然愿意支持。谁知半路杀出太子这个程咬金。

比起上战场挣军功,荣妃宁愿儿子在景阳宫看一辈子的书。

景阳宫是东西六宫最偏僻的地方,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皇上把景阳宫改造成藏书楼,供皇阿哥们读书用。胤祉平日里没课,就喜欢窝在景阳宫看书。

与他一起对书本感兴趣的还有万黼。

荣妃只要想到儿子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受伤,眼泪就不要钱的往下淌。

蕴和也跟着湿了眼眶,只这一会儿她就担心起万黼来。

知道额娘担心,行军的时候每次休息万黼都会给蕴和写信报平安。有时候他会写厚厚的一封信,信上写些路上的见闻,有时候只是简单地几句话。

等遇到驿站或者京城来的信使,他就会把信寄出去。

胤祉见他如此,也给荣妃写了不少信。因为这事儿蕴和跟荣妃的关系都比平常亲近了。

皇上走了,宫里彻底安静下来,荣妃没事就会来永寿宫坐坐。有时候跟蕴和说说四阿哥信里都写了什么,有时候就单纯地坐坐,她也不多话,坐一会儿就回去。

蕴和很能理解她的心情,因为她就是这样。

在宫里的日子,她得闲就会翻出万黼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胤禶与胤禛见她闷闷不乐,每天绞尽脑汁的哄着她开心。为此,胤禛都学会了做鬼脸。

彩衣娱亲古人都称颂的事情,胤禛这样落在胤祚眼里格外刺眼。

胤祚觉得胤禛这样是忘恩负义,为了权势地位卑微到了骨子里。他看胤禛格外的不顺眼。

当然,他也只能不顺眼。

万黼虽然走了,胤禛还有胤禶这个兄弟。有胤禶在,他别想在胤禛身上讨到什么便宜。还有蕴和,蕴和现在是贵妃了,自从她当上贵妃,皇后便分了一些权利给她。她挂念万黼的时候也没忘记这俩儿子,若是她得知谁欺负她儿子了,会毫不客气的给那人一个教训。

她一点也不怕这些人说她滥用职权,她就是用了,他们能把她怎么样?大不了就收回权力呗,她无所谓。

再说了,她儿子在战场,整日提心吊胆的,还不允许她发泄一下?

蕴和职权用的很有分寸,尽管她现在最恨的是太子,却不会去动太子一点东西。就是动其他皇阿哥也很精准的踩在皇上那条线上。

多一分皇上会生气发怒,少一分她自己不痛快。

蕴和以为皇上这一去需要很久,哪知不过二十多日就收到皇上要回京的消息。

一打听才知道皇上刚到达博洛和屯就病了。他病的很严重,不得不回京。

“那万黼呢?”蕴和着急的问着前来传话的郑嬷嬷。皇上回京让人给太子传了消息,太子又让人告知了皇后。

她不关心皇上如何,只想知道万黼会不会跟着一起回来。

郑嬷嬷复杂的看了蕴和一眼,她轻叹一声:“四阿哥年幼会跟着皇上一起回来,三阿哥则被留在了战场。不过您放心,三阿哥那边很安全,不仅有诸多朝中大臣在,还有钮祜禄家的人护着。”

果毅公府的人并不在这次随行之中,不过果毅公兄弟十几个子侄众多,他们都知道贵妃跟皇后关系不错,自然会对三阿哥进行照顾。

蕴和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多谢嬷嬷跑这一天,烦请嬷嬷转告娘娘一声,我这心里有点乱,明日再去坤宁宫亲自道谢。”

上上辈子她死的早,并不知道大清具体发展如何。上辈子虽然看过不少电视剧、学过历史,这么多年也忘得差不多了。

她只恍惚记得皇上亲征噶尔丹好几次,似乎是有那么一次因病中途而返的。原来就是这一次。

郑嬷嬷能理解她的心情,“皇后主子让奴婢告诉娘娘不要着急,三阿哥吉人自有天相。”

皇上回来的消息不是秘密,贵妃早晚会知道三阿哥回不来。皇后觉得与其让她从别人那里得知消息,还不如自己亲自告诉她。至少自己说的都是前边传来的真实信息,没有添油加醋。

因为这件事,荣妃都没好意思再来永寿宫找蕴和聊天。她儿子马上要回来了,贵妃的儿子还在战场,她与贵妃之间门没有了共同话题。若是再去,万一没管住嘴,说了不该说的,惹怒贵妃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