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3页)

“过年的时候我额娘入宫,我特意跟她打听了一下。据我额娘说自打佟庶妃订婚接连死了夫婿,她在佟家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因为她佟家姑娘的名声都有些不好,佟家本来是准备把她送去家庙的,凑巧贵妃病了。”

家庙不是什么好地方,一般是犯了大错的人才会被送去家庙。人一旦去了家庙就等同于被家族放弃了。

她额娘跟佟国维这一支有点关系,所以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内情,也够保真。

端嫔久久不言,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道:“如此,现在对她来说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皇后处事公正,不会见你不受宠就打压;皇上跟她总归有些情分在,如此看来她在宫里反而比在佟家过得舒服。

蕴和附和:“谁说不是呢?算了,不说她了,咱们还是来说说新娘子吧。我听胤禶说大福晋带了足足两百五十六台嫁妆,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好东西还不少。”

皇家阿哥大婚,聘礼、嫁妆都有内务府给准备,但这个准备也有限,内务府都是按照规定来的。像大阿哥他的聘礼、嫁妆各有九十六台,日后万黼等人大婚也是按照这个规格来。

九十六台只是个数量,里面东西好坏是不一样的。仍旧是万黼跟大阿哥,两人的额娘一个是妃、一个是嫔,将来万黼大婚,内务府准备的聘礼和嫁妆规格肯定会比大阿哥高一些。

当然,毕竟两人都是皇上的亲儿子,这个高也有限度,不会很离谱,让人一眼就看出来。

剩下的就看皇子福晋娘家怎么准备了。条件好的肯定会给女儿再添置一副、半副嫁妆;条件差的别说添置,或许聘礼都不会给女儿全部带回去。

按照习俗,聘礼本就是给新妇娘家的,娘家不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大福晋的阿玛是兵部尚书柯尔坤,他祖上并没有出多少显赫的人物,是以婚期定下来后,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大福晋大婚的时候会带多少嫁妆。

显然大家都不看好柯尔坤家。

哪怕是后来柯尔坤宣布聘礼他一分不收,会让大福晋全部带回来,大家仍是如此。

蕴和知道原因,谁让大阿哥最年长,他下边就是皇上最疼爱的太子呢?

大阿哥与太子同年被赐婚,大阿哥的聘礼都是按照旧历进行。反观太子,因他是大清第一位皇太子没有旧历可寻,皇上又对他百般溺爱,他的流程每一步都被反复推敲,但凡有一点不满意的皇上就会打翻让礼部重新拟定过程。

赐婚到现在一年半,大阿哥都成婚了,太子才刚刚走到下聘这个流程。

就是这个月,二月初八,太子的聘礼下到京城伯府石家。

她真不想说皇上是故意的,可时间未免也太凑巧。

皇阿哥的聘礼是一副半,当年皇上大婚给赫舍里家的聘礼是三副,到了太子这里他的聘礼之比皇上少了半副。两副半的嫁妆也就是一百六十台,都快赶上大阿哥聘礼与嫁妆的总和。

原本就因为大阿哥婚期将近热闹的京城再次沸腾。

太子福晋娘家可是老牌勋贵,她家在前朝时期就是官身,家里又世代跟皇家联姻,底蕴根本不是大福晋娘家能比的。

太子聘礼就有这么多,太子福晋的嫁妆肯定少不了,至少得有个三百多台。

柯尔坤不要聘礼又如何,加起来也不过是一百九十多台的嫁妆。就算加上族里亲朋的添妆,也就是二百出头。

这番话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人人心里都有一笔账,都会算。就连蕴和也觉得大福晋的嫁妆也就是一百九十二、二百二十四这两个数之间。

不是她看不起柯尔坤,觉得伊尔根觉罗家拿不出那么多嫁妆来。因为那时候太子的聘礼还没下,皇子福晋能拿二百多台嫁妆已经是高规格的了。

柯尔坤当初也确实是给大福晋准备了二百二十四台嫁妆。

谁会想到临了临了出了这么个变故。

如果是蕴和,她肯定会按照原计划走,因为她清楚不管你准备多少,都不可能超过太子福晋。既如此,二百二十四跟二百五十六又有什么区别?

大阿哥跟柯尔坤不是她,大阿哥一直跟太子别苗头、柯尔坤也是个不服输的,就这短短几天时间,两人硬是又给大福晋凑了三十二台嫁妆。

说起大福晋的嫁妆,端嫔都替蕴和发愁了。她小声抱怨,“你说大阿哥也真是,他这样不是害人么。”

大阿哥是长子,他下边的兄弟大婚肯定得向他看齐,他福晋弄了二百五十六台的嫁妆,底下的小阿哥不出意外也得这个数,就算是少也不能低于二百二十四。

别人也就算了,谨穆妃手底下有三个皇阿哥,到时候她得补贴多少才不至于让儿子、儿媳妇脸上难看?别说谨穆妃,就是荣妃,若是娶不到一个家底丰厚的儿媳妇,也得自己往里面贴补银子。更别说成贵人、章佳庶妃这种出身包衣自己没多少家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