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小偷的自觉(第4/6页)

子歉闭门在房间里,昨晚上他根本没办法入睡。隆洶受伤后,周启秀忙于善后,无暇顾及子歉,只让他独自冷静思考,遇事时是否可以寻求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交代这些话时,周启秀依然是和颜悦色的,他本质上是个温和的人,鲜少有尖锐的情绪表达,尤其在子歉面前,他有太多难以言说的负疚。然而这份优容却让子歉倍加煎熬。他本来认为自己没有错,姓隆的太不是个东西,把他收拾一顿也不过分,但一想到这件事可能给周启秀带来的麻烦,子歉开始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深深后悔。二叔信任他,并不在他面前有任何的避讳,所以子歉是知道隆洶的身份的,背后的利害关系也隐约知情。他怎么会糊涂到动了手?

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子歉下定决心去找二叔,他宁愿二叔狠狠地骂他一顿,如果有必要,哪怕他再不齿隆洶的为人,他也肯硬着头皮到医院去道个歉。事情是他惹出来的,不给二叔留下后患才好。

周启秀和祁定在茶室里闲谈。周启秀慢条斯理地将新沏好的茶送至祁定面前。

“你是行家,试试这回的茶叶如何?”

祁定抿了一口,又把杯子放到眼前端详剩余的茶汤,“淡雅绵滑,带了股淡淡的药香,汤色也特别,我怎么看着透出了点紫色。我早年在陆羽《茶经》里看过:‘茶者,紫为上’,今天才亲眼见识到。”

“果然好茶要在识货的人喝来才不辜负,我们这些学工科的人只知道这茶色特殊,想必花青素含量高得很。”周启秀笑着,自己也喝了一杯,“这茶叶来得不容易,说是千年老茶树的自然变种,一年产量也不足百斤,顶尖的老师傅加工而成,有钱也难得。老秦统共也不过得了两饼,特意还让他内弟送了一饼来。”

祁定咂了咂嘴,喃喃道:“下次换个清水泥壶来冲泡,恐怕茶味更上乘。你看你,喝着这么好的茶,何必再愁眉不展?”

“我羡慕你啊,老祁,生个女儿乖巧又贴心。阿瓒这小子也不知道怎么啦,人一跑就没了影,打电话也爱理不理。难道我和他妈妈离了婚,他就不是我儿子了?还有子歉,唉!两个孩子里,我以为总有一个是省心的……”

子歉听到这里,悄然从茶室虚掩的竹门外退走。他走出屋门,带着一丝茫然站在院子里。小院不大,花草错落有致,一看即是经人细心打理,只是角落里有一棵桃树叶片上出现了像水渍状的小斑点,子歉昨天就注意到了,这是果树穿孔病的先兆。在老家,大伯父种有一小片桃树林,放寒假时,子歉常给它们修枝施药,对桃树的秉性熟悉得很,遇到这种情况只需修剪病枝,再以药液喷洒即可。他刚发现这里的桃树出了问题,当即就想过动手解决,免得病患蔓延,毁了好端端的一棵树。子歉的迟疑来自自知不该随意妄动这屋子的一草一木,想去问问二叔,又觉得不该为这样微不足道的事去打扰他。

邻家的院子里传来动静,是祁善提了个喷壶在浇花。现在已进入午时,冬日的暖阳当空直照,并不是给花草浇水的好时候。可她有资格在那所屋子里做任何事,爱惜花草,或者糟践它们。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

祁善也注意到了子歉,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犹豫了一会,朝他挥了挥手。子歉也笑笑权当回应。他们就读于同一所大学,可将近一个学期下来,在校打照面不超过三次。周末或节假日若不是二叔有意让他回来,子歉通常都待在学校,说起来,他和祁善实在算不上熟识。他们又都不是热络的人,按常理,祁善打过招呼就会回到屋里,然而这一次她抱着喷壶,隔着十几米的距离,若有所思地看着另一个院子里的子歉。

子歉若先一步进屋,显得好像有几分无礼,可两人各自在院子里默默站着又着实古怪。他索性推开院门走了出去,祁善也站到了院篱旁。

“你在看什么?”

“你还好吧?”

他们又一次几乎同时开口。祁善先绷不住地笑了,她用指节蹭了蹭额头的发丝,说:“其实我们也算熟人吧,怎么见面总是有点尴尬的样子?一定是我嘴太笨了。”

子歉也笑了起来,他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早晨浇花比较好,要不就在太阳下山以后。”

“啊?”祁善有些呆呆的,忽然才想起自己不必一直端着喷水壶,飞快地把它放在了脚边,把手背到身后,应了一声:“哦!”

她这副样子一改往日在子歉心中沉默端凝的形象,令他也觉得身边的气氛在不觉间也松软了下来。祁善回头望向屋里,妈妈好像不在客厅。她也出了院子,子歉很有默契地随她沿着屋外的路慢悠悠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