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4页)

明璃轻笑了一声,不急不缓地搁下了手里的杯子。

热雾缭绕飘散至她的脸侧,模糊了她的面容,添了几分高深莫测之感。

“张厂长您也说了,这并不是伊拉克或者伊朗和我们华国官方的合作,而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一笔……生意。”

明璃刻意在生意两个字上加重了语调,含笑抬眸:“既然是生意,那自然要按照生意场上的规矩来,不是吗?”

生意场上的规矩?

张副厂长听得认真,醉意都消散了几分,不知不觉地坐直了身体:“明女士,所以您的意思是?”

“这并不是一场具有排他性的生意,所以为何不能多赢?”明璃温声继续道:

“我们华国自古以来都是友谊之邦,绝对不会让我们的合作对象吃亏,整个世界上难道还能挑选出比我们更合适的合作者吗?”

明璃点到即止,没再多说,而是笑着朝张副厂长举了举杯,饮了一口香甜的鲜榨玉米汁。

张副厂长却是攥紧了手中的杯子,陪着明璃一口干光了白酒,眼光一连巨变多次。

用四十年后的话来形容——三观被刷新,崭新的世界大门被打开了呢。

明女士说得有道理,是他被以往的固有思维限制了。

现在是伊拉克和伊朗战备的紧张时期,双方都在积极地为即将而来的大战而准备。

而放眼整个世界,有能力生产并提供充足武器的国家屈指可数,他们华国便是其中之一。

因此,想想也知道,伊拉克和伊朗的选择就那么多,他们两个国家都只能从中接洽。

会找到同一个合作对象头上,双伊也都是心知肚明,看的就是哪个国家更有钱,出手更大方。

但这种事儿,就是掩耳盗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假装自个儿不知道。

不然呢?

难道还能真选择不买不成?他们打仗的武器从哪儿来?他们战场上的底气从哪儿来?

“以伊拉克和伊朗当下的综合实力和国情,双方的大战不可避免,而且持续的时间绝对不会短。”

明璃知道,在大致相同的平行时空,双伊战争连头到尾持续了八年多,几乎完全拖垮了伊拉克和伊朗的经济。

消耗的财力更是至少以千亿单位计,那是旁人压根没办法想象的可怕数字。

也正是因为双伊战争拖垮了伊拉克的财政,漂亮国才能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地来一笔大的。

给整个世界呈现了一场可怕的高科技战争,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彻彻底底的胜利。

毕竟,短短几年的时间,对经历了一场大型战争的国家还是太短了,远远没办法恢复生息。

明璃的思绪不可控制地往更深处延伸,又回到了开始的原点:“所以,双方所需要的武器也绝对是庞大的一笔数字。”

换句话说,只要在最开始的时候便和双伊都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后续的订单将会源源不断。

张副厂长经历了一场极为复杂的心理路程,最终还是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明女士有什么建议吗?”他问。

明璃说:“伊拉克的本土语言是阿拉伯语,伊朗的本土语言是波斯语。”

说到这里也就足够了,再说反而不美。

明璃执起了筷子,夹起了一块细腻奶白的鱼肚肉,眉眼舒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该说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她本想拜托柳新哥帮忙多留意,没想天公作美,直接将更好的桥梁和中介人送到了她的面前。

明璃抬眸,看了眼不远处那张昳丽精致的面容,唇角微翘。

嗯,鱼肉的味道着实不错,鲜美异常。

……

深城,光明坦克军工厂。

自那晚和明璃交谈之后,张副厂长便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想要和双伊同时达成合作关系,必要的准备是不可少的。

首先,必须得安排好双方住宿的区域,确保在谈判过程中双伊的负责人绝对不会有碰面的机会。

其次,寻找合适的翻译人员也不是件容易事。

十年运动,知识分子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可怕磨难,翻译人员的缺口极大。

当下,想找苏联语和英语的翻译人员都不容易,属于那种稍微踮着脚、努点力能达成的。

但若是想寻找到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翻译,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日常用语表达都是问题,更不说这种严肃郑重的谈判场合。

张副厂长烦恼地挠头,后脑上为数不多的头发又掉了几根,把他心疼得不行。

只是,否极泰来,好消息还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比如说,在沐教授领导的项目组和光明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技术在T62坦克的改造方面应用良好,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和进展。

空旷的试炼场所,坦克手驾驶着改造后的T62坦克,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