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4页)

今儿一直是沈晖在收钱,小家伙记忆力超群算数又好,此时坐在那儿兴奋的满脸通红。跟爸爸一起整理钱票,抬头跟李霞建议。

“妈,今儿有好多人问有没有油条馄饨。妈你会做油条馄饨吗?”

“会。刚开始我也不知道生意咋样没敢准备太多。你们几个先辛苦几天,等过了元宵节如果生意还这么好,那我再招人。”

“好。”

吃了面条,仨孩子回去补眠。李霞拿了钱票去买材料,回来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包子馅儿。今儿个多买了一袋面,八五粉不太白,但不妨碍做油条包子。如今农村都下户了,粮食私下买卖属于睁只眼闭只眼,她找到渠道后都是用两种方式在交易。

肉馅提前剁好加调料和蔬菜搅拌,放到没生炉子的屋里。面也加了酵头和好,蔬菜也都洗净切碎,等晚上再放调料腌制。

以往这些活儿都她一个人做,今儿有沈海阳跟她一起。男人腿脚不算太利索,但最近复健锻炼的胳膊上挺有劲儿,那么多的面他帮着和了一大半。

“这不多吗?会不会卖不掉?”

“今儿我准备了五十斤面的包子,八点左右全卖完了。”

“好吧。”

预先的准备工作做好,午后睡了一觉起来将素馅儿也都加调料拌好。馄饨暂时顾不上弄,因为这时期没有卖机器馄饨皮的,做起来太费劲。

弄好了都放一边,她将匣子里的钱数了数。一天时间赚了快五十元。带着激动的抬头看门外进来的沈海阳,男人刚才帮她整理钱了,对此心里有数。

“有些累人,但真赚钱。你这么一天的时间,赶上我一个月工资。”

“人生在世不能只以钱论,你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可比开个饭店大。”

自家房子不用房租也不用担心哪天惹的房东眼红了不给租房子,李霞干劲儿十足的撸胳膊挽袖子。

各种馅儿的包子、油条、小米玉米糁两掺的稀粥、玉米面糊涂粥,就这么简单的几样,她一天天卖的火爆起飞。薄利多销,上班的人为了方便许多都会来买。积少成多她这生意红火热闹。

个体户在这个年代不吃香,大部分人觉得没保障看不上,也没发现这个行当如此挣钱。她也不管旁人的眼光,自己一心一意赚钱。

“给,这是给你们仨的工钱。”

仨孩子一人两块,算算自己干了四天,那就是每天五毛。小家伙们开心不已,将钱整理整齐。

沈晖当即将钱给爸爸。小男孩记事以来

爸爸就成了植物人,他心底最大的需求就是养活照顾爸爸。做什么都以这个为前提。当初之所以要跟亲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害怕真的如旁人所言李霞得到钱后会不管他们父子,甚至害他爸爸。

在李霞和亲妈之间选择相信亲妈,自从爸爸醒来后,一切以爸爸马首是瞻。他知道爸爸有钱,可心底那份要守护爸爸的心却从未变。

沈晖其实跟着奶奶也从未缺吃少穿过,可因为父母的关系他内心很没有安全感。画画姐弟跟着妈妈缺吃少喝同样没多少安全感,有钱后画画要还给妈妈,一一也要给妈妈。

“我学画要花钱,妈妈把这些都攒起来留着用。”

“攒起来,就不怕没钱买吃的。”

李霞一时间哽咽了都,手里拿着孩子塞过来的钱说不出话。来省城的路上她吃完干粮后舍不得花钱买吃的,娘儿仨一路饿着肚子找方中诚,他才多大啊居然还记得。

面对仨孩子,俩大人一时间觉得心有愧疚。孩子们没有安全感,哪怕如今已经住了大房子,哪怕沈海阳已经一天天在恢复。可幼小心灵烙下的烙印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除。

“都拿着,这是给你们的零花钱,由你们自己支配。小孩子家家的别想那么多,学画、上学、治疗,这些都有我们俩大人在,不用你们操心。”

沈海阳说话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再加上外头人老说他才是一家之主,是那个说了算的人,所以小家伙们开开心心接过他手里的钱装口袋里。

让仨孩子去睡觉,等他们出门了李霞望着沈海阳无奈一笑。“我这么让人没安全感吗?匣子里那些钱他们都看到的,咋还是觉得我不可靠?你一开口一个个都开心的笑,估摸着打算花那钱了。”

沈海阳笑笑继续揉面。他腿脚这几天锻炼的有力许多,站着更好使力。“幼年的心理阴影不是那么容易去除的,而且孩子们看到钱了可也不知实际利润。我到现在都记得六零年跟我娘去挖耗子洞,饿的前心贴后背的感觉。后来多年一直有储存食物的习惯,吃饭时总想留一点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我也记得跟我哥去挖野菜、掏鸟窝。每顿饭做的时候总想抓掉一把半把,生怕口粮断了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