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结算工钱

之后不必再多周旋, 这些人已经决定好自己要购置的茶叶了。他们本就是为了茶叶而来,并且这价格比之南边的还要更优惠些,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虽说这茶叶如今名不见经传,但只要操作得当, 一定能将它的名气打开, 毕竟质量摆在这边。

江淼看着手中一大摞合同, 心里十分高兴。他大手一挥,拟了一份菜单,让人送到厨房去。厨房里头的是几位手巧的大娘,她们做菜本来也算不得多美味, 江淼之前在这吃了几顿,有些接受不了, 便指点了她们几次, 又添了很多做菜的调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足够的辅材, 能把平平无奇的食物做得出神入化的, 必定都是大厨水准的了,她们显然还没达到这种境界。

这边在准备饭菜, 另一边江淼看看时间觉得还早, 于是便领这些人上到这边的茶山去逛了一圈。

茶山呈阶梯状,每一层都整齐地栽种着茶树, 绿油油的茶树连在一起,就像一条条绿玉带似的环绕着这座山。在这些绿玉带中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许多头上扎着布巾,腰间绑着竹篓的采茶工。她们两手并用, 只一伸一抓两个动作, 眨眼间便采下许多茶叶, 动作快得只能看见残影。这些商人以往从没看过别人采茶,这会儿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采茶工,看得入了神。

江淼见他们似乎很感兴趣,便让人拿来几个竹篓,让他们自己随意采摘,待会采摘下来的动手炒了,也喝一喝自己做的茶。如今谷雨已过,气温上升得快,茶叶长势惊人。这会儿采摘的茶叶,制出来几乎都是下品茶。但没人会嫌弃,有些下品新茶,喝起来比那些中品陈茶味道还好些。

待这些商人兴尽而归,村里的饭菜也做好了。这菜不像往常在外头吃的那样大鱼大肉,用来盛放的器具也不是细腻的白瓷盘,而是具有乡村特色的粗瓷大碗,处处都透着一股朴实。在这充满绿意的环境中,闻着山里产出的各种美味佳肴扑鼻的香味,活动了一下午的商人俱都胃口大开,洗了手上桌后便大快朵顾。

菜足饭饱后,这些人又将自己采的茶叶倒出来挑拣,他们到底不是熟练工,所以那么多人的加在一起也不过两笸箩。挑拣好后,他们围在一个锅炉旁边看着炒茶师傅不断地揉捻翻炒,把原本舒展的青绿叶子炒成黑黑细细的茶叶。

这些炒出来的茶叶放凉后按人头数均分成了十几等份,拎在手里怕是没有二两。可是这些客人却好像得了什么大宝贝似的将它们拿在手中,这是他们自己亲手采摘的,岂是其他茶叶能够媲美的?

……

沧州先后迎来了四波客人,这些客人无一例外,都与沧州签订了买卖合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契书。他们把沧州今年产出的茶叶全都买走了,无论上品还是中下品。

除了茶叶之外,他们还顺便买走了许多沧州特产的山货,价格比丰收粮铺的收购价还高一些。这应该有赖于他们吃的那顿招待餐,在辛苦劳作之后,吃下去的饭菜要比平时吃的感觉美味多了。

山货的钱是当场付给老百姓的,茶叶的钱却是直接结给了官府。官府户房的官员跟着江淼过去结银子时,惊讶的嘴巴张大,迟迟都合不上。

当初裴澈说要开垦山地种茶,还把去年和今年的徭役冲抵之后,很多人都心生怨言,觉得裴澈这是没事找事。因为徭役变成了开垦种树,所以像什么清沟修路填补城墙之类的活计,就变成了花钱雇佣百姓。

这些活计既累又磨人,价钱低了没人干,他们只能咬牙掏出了一大笔钱,请人把活干了。额外的支出多了,账上的钱就少了,户房的官员再一算,今年赋税仍然交不上不说,恐怕还得给承天府去信,让他们救济些钱粮下来,才能保证州城上下的官员正常开工。

在州城,知州裴澈是一把手,可他上头还有知府。眼见着那一大片茶山每日只花钱请人看顾,却一文都没入账,大家心里不由着急起来。后来听说有商人来了,大家的心稍微放宽了些,但是卖价几何,卖出多少,他们却全然不知。他们只希望这钱可以填补上官府额外的支出,别让他们跟着受知府的责难就行。

待户房官员将钱统计出来一说,大伙儿都惊呆了。赚来的这些钱不止能抵上雇人干活时产生的亏空,而且还可以交上一部分的赋税了。虽说只是一小部分,但这也算是大大的改变了。

没想到茶叶生意居然能给带来如此多的收益,一直在沧州任职的这些大人不由有些扼腕。他们这么多年居然守着宝山而不自知,白受了这么多年的穷,也白受了这么多年的气了!要是早早就做了茶叶生意,恐怕他们现在已经被提拔到其他富庶的地方任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