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改什么行(第2/2页)

“十三香啊?”刘大娘一听来了兴趣,不过她也没仔细问,人家说了要放包子里头的,万一泄出去就不好了。“那待会你包子蒸好了,大娘可要买两个来尝尝了。”

“两个包子值当什么?待会做好了,我送几个给您尝尝,您帮我试试味道,看还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这是江淼早就想好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况他这貌似没有亲人的人,自然更要和邻居打好关系了。原主不就是没有人发现才急病死的吗?他的要求也不高,哪天他病在屋子里出不了门时,能有个人记着他就行。

他这话说的中听极了,既让人占了便宜又不失面子,刘大娘听了立刻就说:“那待会你要做包子时喊大娘一声,我捏出来的包子个个一样,以前在村子里时,大家都爱喊我帮忙。”

“这敢情好啊,有大娘您帮忙,我就不愁了。”江淼笑得更开心了,这些大娘都是这样的,虽有些小毛病,但心肠着实热,也不会只想着占人便宜,关系打好的话,能帮衬许多呢。

中午江淼用白菜煮了汤,又把早上喝剩的粥倒了进去做成汤泡饭,很随意地解决了一顿。

吃完后,他把发的面掀开看了看,发现面团比原来已经大了两三倍了,一按一个窝,里头变成了蜂窝眼,可见这次的面发的很成功。

江淼揪下一小团面放进碗里盖上,这是明天要做包子的老面。

面发好后,就可以剁馅了。他把外头的萝卜收回来,发现上面的水汽已经晒干了,他便开始切萝卜片再改刀切成细丝。

这屋子里头晒不到太阳,没待一会,江淼就觉得有些冷。他端了两张条凳出去,把砧板摆在上面,底下放大盆装切好的丝。

刀切萝卜时不断发出“咚咚”的响声,江淼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忍不住探出头来看,没一会儿又被按了回去,不由会心一笑。这样的场景,他有多久没看过了,好像还是在小时候。

江淼的刀功不错,这些大萝卜没一会就全切好了,切出的丝看上去很细,而且根根都差不多。他放了点盐下去抓揉,很快这些萝卜就蔫了,盆子底下聚了一摊水。

他打来水把萝卜漂洗了一下,洗去里头的盐分,松散地堆放在盆里。要想包子好吃,调馅是个关键,因为这萝卜里还有残余的盐分,所以放盐时不能加多,以免馅变咸。放好盐后,再往里头倒些香油,十三香,葱姜末等提味,本来还应该放点白糖,可是江淼逛了一圈也没找到,只能作罢了。

不过他另外准备了一样东西,这东西只要放进去,包子的咸鲜味就能往上提一个档次。江淼拿出一个小布袋子,从里头抓出一把虾皮,洗净后放在砧板上剁得粉碎,再一起撒进去搅拌好。

拌好后的馅虽然还没熟,但是香味已经冒出来了。馅拌好就可以揉面了,他在砧板上撒上一些面粉,然后把发好的面拿出来。

刘大娘洗好手走过来一看,眼睛立刻亮了:“江小哥,你这面发得好呀,我往常也发过,可没见过这样的。”

江淼笑了笑,然后把做老面的事和她说了,并且告诉她最好放在比较暖的地方发酵,这样才能发出这样蓬松的面。

刘大娘如获至宝,老百姓弄点吃的不容易,一般能糊口就行,肚子都填不饱,还计较什么好不好吃?不过这不代表她们尝不出来。现在江淼把发面的诀窍告诉她,她高兴的同时又有点不好意思,怕泄露了别人的祖传秘方。

“没事,这也算不上什么,很多做面点生意的人都知道,平常谁要问起,你尽管告诉她们便是。”江淼毫不在意,大菜的方子也许他会犹豫一下,但这种小技巧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刘大娘对他的好感又往上升了一个度,当下拉过凳子做好,就着江淼剁出的剂子开始包包子。

就像刘大娘自己说的那样,她包包子的手艺确实不错。包出的包子个大皮薄,个个都差不多大小,包子的褶齐整有序,就像在包子上开出的小花一样惹人喜爱。

包了差不多有一笼后,江淼盖上布二次醒发,这也是个小窍门,能让包子蒸出来更好吃些。过了一会儿,他进去烧火起锅添水,然后架上蒸笼。现在大概下午两三点左右,江淼中午吃得稀,早就饿的不行了。

他往锅底放了几根柴火让它们烧,洗了手又出来揉面。

“刘大娘,你们平时的柴火是上哪买的?”这要是乡下还能去打点柴火,但现在他在城里,眼看柴火不多了,还真有点犯愁。

刘大娘道:“每天一大早,往西城门那条路走,能碰见好些打柴卖的人,你谈好价钱后就能让他们给送来。”

“这倒也方便。”

“可不是嘛,就是费钱,你说往日在村里时,哪用花这个钱呀,就是我老婆子自己上山,一趟也能带一捆下来。”刘大娘一边包包子,一边小声絮叨,“这城里买柴火呀,柴草五文钱一大捆,木柴十文钱半担。要想省心的话,还是木柴更好些,不用看着火,放灶底下任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