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独自生活的第七天(第2/4页)

刘大嫂和许王氏关系不错,但不建议姜棠跟他家合伙做生意,“他家人多,但是婆婆忒掐尖。你隔壁那家看着干净,但是主家有点邋遢。”

刘大嫂也不是说人坏话,做吃食最重要的就是干净,东西不干净,也不放心往外卖不是。她家隔壁许家的老太太把外地的孙子都接了过来,方子给了他家,最后还不知道是给谁呢。

“你右手边第二家第三家人好还和善,第二家人口少,第三家的男人有本事,在护城军,是个不小的官,陈娘子温柔大方。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寻常家里过日子,为着柴米油盐发愁,还有各种亲戚朋友的走动,总之什么人都有。

刘大嫂有时觉得,自己婆婆偏疼孙子还是不错的,至少疼的还是自家人。

像许家那样的,看着就心里堵的慌。

姜棠认真听着,她觉得找人合伙最好从身边找,重在人品,其他次之,不然给摊子惹了事,最后连累的还是她。

邋遢的那个就算了,刘大嫂做吃食都是包着头发,连板车都擦的干干净净。收钱和刘大娘分着来,碰过铜钱的手绝对不沾馄饨。

如果客人吃出了事儿,最后找的还是她。

许家姜棠是有留意过,因为他家孩子太多。两个胖一点的,其余三个小姑娘,看着干瘦。

许家娘子王氏是个很瘦小,看着极其温柔的人。目光像水一样,就是常被婆婆骂,一个人拉扯着六个孩子,估计也忙不过来。

这家也不成,有这么个婆婆就不成。

姜棠笑着道:“那多谢婶子了,我也是想着馄饨摊子赚了钱,钱在身上放着不踏实,就想把这钱投到别的生意上去。”

刘大嫂挠挠头,惋惜道:“我这是一个人不能掰成两半,要不然我肯定是第一个跟着妹子做生意的。”

这是刘大嫂的真心话,其实她也会想新的生意会不会赚更多的钱,万一别人赚的比她家多,日子比她家的好怎么办。

心里肯定不服气,明明她才是第一个跟姜棠做生意的人。

但说到底这是姜棠的生意,她不能因为姜棠不怎么管就把摊子当成自己的。

姜棠半带为难道:“我也是把嫂子当成我的亲姐姐,才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我一个人在这边,除了银钱,没有别的可以依靠的。但银钱多了,更容易招惹豺狼,所以才不知如何是好。这选人上才更要慎重些。”

刘大嫂握住姜棠的手,心里怜惜更甚,“你要是做生意,右手边第三家成,第二家一个女人带三个孩子,家里是缺钱,但孩子咋办?你别带着人做生意好心帮他们,最后却结了仇。”

刘大嫂也是自己慢慢想才想明白的,姜棠找人做生意,找谁都成,不是非她不可。以后她把生意做好了,姜棠兴许愿意带她干别的。她要图现在这个小生意,直接跟姜棠闹掰了,以后的好日子也不会等着她。

这些想通了,再想好好做事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钱帛动人心,但刘大嫂觉得,是自己的注定是自己的,不是的注定不是。

姜棠点了点头,“谢谢嫂子,这些话我不会告诉别人的。请人那边我自己回去也再斟酌斟酌,没别的事儿那我就先回去了。”

刘大嫂送姜棠出去,把人送到屋门口,她才紧张道:“妹子这回要卖啥,不会也是馄饨吧?”

要是卖馄饨,跟她摆一条街,她岂不是卖不了那么多了。

刘大嫂心里就不希望姜棠卖馄饨,方子是姜棠的,她想卖啥就卖啥。

姜棠摇了摇头,“不是,是给嫂子带过来的热干面。嫂子尝尝去,看看还行吗,不过这会儿应该坨了,味道没刚出锅好。”

刘大嫂听了这句话,这半天的心才安定下来。

等姜棠走后,刘大嫂才去看所谓的热干面。

三个孩子分着吃了半碗,还剩半碗,给她留的。半碗面,面条上面裹着褐色的酱汁,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香气十分浓郁。

刘大郎吃的少,大妮和二郎吃的多,嘴上都沾了酱汁,跟花猫似的。

刘大嫂:“赶紧去洗洗,别蹭的哪儿都是。”

刘大妮道:“娘,这个可好吃了,比你做的肉丝面肉包子都好吃。”

几个孩子生辰的前一天,刘大嫂会买小块肉,切丝做碗肉丝面,算作长寿面,保佑几个孩子长命百岁。

而且卖馄饨的这几天,按天结账,刘大嫂每天晚上回去了都会带吃的回去。

有时候是卤味,有时候是肉包子,有时晨起买一斤肉,一家人包顿饺子吃。

比那个还好吃,刘大嫂弯腰吃了一口……

已经放了好一会儿了,再加上今天下雨天格外地凉,面已经凉透了。

麻辣咸香,尽在一碗面里。

单就一碗面,就比放肉放鸡蛋的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