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共有的回忆(第3/7页)

“这么说,你是特地来和我道别的吗?”辛辰笑了,她的笑声如轻轻碰响的银铃般清脆,在阳光下显得明艳无比,“那不用了,既然要走,就走得干干脆脆,别留一点尾巴,让大家都牵挂着,没什么意思。”

“你是在怪我,还是不相信我?辛辰,我有不得已的苦衷……”

“我相信你,认我这么大的女儿又没什么好处。我也并不怪你,可是对不起,妈妈这个词对我没什么意义,既然前十四年没妈妈我也过得不错,那我想以后就这样好了。”她再次用力握紧辛笛的手,“我们走吧,笛子。”

辛辰头也不回地走进书店,先去翻的却是漫画书,一本又一本,拿起来草草翻着再放下,路非示意一下辛笛,辛笛只好说:“辰子,你要买的参考书呢?”

她茫然抬头,小脸上表情是一片空白,向来灵动的眼睛也有点迟滞了,“参考书?哦,我找找。”

他们两人只见她近于梦游地慢慢穿行在书架之间,手指从竖立的书脊上一一划过,却没有停留。

辛笛看不下去了,过去捉住她的手,“辰子,把书名告诉我,我来帮你找。”

辛笛很快找到她要的书,然后小心地问她:“想看别的书吗?我给你买。”

她摇摇头,“我们回家吧。”

三人原路返回,那女人仍站在原地的树荫下,重新架上太阳镜的脸看不出表情,而辛辰目不斜视地径直从她面前走过。

回家后,辛辰准备进卧室,突然止步回头,看着他们轻声却坚决地说:“别跟任何人说这件事,好吗?”

那一刻,她脸上没有任何稚气,一双眼睛幽深如潭水。路非和辛笛无言地点点头,路非自然不说,而辛笛,甚至跟自己父母也从没提起过这事。

直到路非给辛笛讲完功课,辛辰也没从卧室出来。他们交换眼神,都有一点无能为力的忧伤感觉。两个家庭正常的大孩子,面对这样一个母亲在消失十四年后又突然出现的状况,完全不知道怎么才能安慰卧室里的那个小女孩。

路非从辛笛家告辞出来,下意识再看看院子里那两株合欢树,他欣赏写意山水芙蓉寒梅,这种艳丽的花并不是他的趣味,可是嗅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清香,看着阳光下盛放的姿态,他不能不承认,确实很美。

他走出院子,只见那个陌生女人仍站在马路对面,他踌躇一下,走了过去,一时不大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个按辈分讲应该叫阿姨,但看上去年轻得只能算大姐姐的女人,“请您别站在这里了,这样对辛辰确实很困扰,哪怕出国了,以后也能想办法跟她联系,突然相认,又说要永远离开,您让她怎么可能接受?”

她点点头,“我知道我这次来得很荒唐,也许反而对辛辰不好,可是我控制不住这个念头。我是得走了,只是突然没了力气,一想到要去北京,再去欧洲,那么远的路等着自己,简直有点绝望了。你是辛辰的朋友吗?”

她说着软糯娇脆的普通话,语速声音居然和辛辰颇为相似,让路非感叹遗传的神秘力量,“我是她堂姐辛笛的朋友,当然也算她的朋友。”

“帮我一个忙好吗?”她打开白色手提包,取出一个信封,“里面是我将在奥地利定居的地址,如果辛辰有一天愿意和我联系了,请交给她。告诉她,我就算搬家,也会请人转交信件的。”

路非迟疑一下,她恳求地看着他,那双漂亮眼睛里蕴藏的深切哀愁打动了他,他接过信封,“眼下辛辰大概不会要,我会找合适的时机给她,不过别的我不能保证。”

“我再不会违背她的意愿打扰她,可是如果有一天,她和我一样,对自己血脉连着的那一端有了想多点了解的念头,那么我在那里,等着。”

路非在和辛辰熟识后,知道了她的身世,曾劝过她,但她的回答始终是摇头,拒绝谈论那个在某天盛夏午后匆匆出现又匆匆消失的女人,更不接那个信封。

于是,这个白色的信封至今没有开启,仍由路非保管着。他带着这个信封辗转生活在旧金山、纽约、北京等各大城市,始终将它妥帖地放在一个文件夹内。

那年暑假,辛辰如同完全没有遇到任何异样状况,她照样做着作业,戴耳机听Walkman里放的港台流行歌曲,看电视,看辛笛瞒着妈妈买回来的时装杂志,有时充任辛笛的模特,让她做素描练习,或者跟她学画画,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暑期过了快一半,路非坚持每周过来几次给辛笛补课,偶尔他也给辛辰讲一下功课,只是辛辰对学习比辛笛还要漫不经心得多,而且颇有歪理,“我知道是这样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呢?”

这样的不求甚解,让路非无可奈何。辛笛在旁边大笑,只觉得辛辰这口气可不活脱脱像足了她爸爸辛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