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那些年少轻狂(第2/5页)

他们聊天的内容非常宽泛,他们谈论的话题也是辛笛的父母不会和自己谈及的。

辛辰抱怨坐旁边的小男生扯她辫子,她爸爸笑道:“别理他,他是喜欢你又不敢说,只好用这个方法想引起你的注意。下次他再扯你头发,你踢他一脚,保证他就老实了。”

这当然和妈妈给辛笛的标准答案不一样。

辛辰不管考多少分,辛开宇都会揉一下她的头发,“不错。”辛辰说老师批评她始终弄不清拼音里“n”和“l”的区别,他只耸下肩,“本地绝大部分人都分不清,有什么关系。”

这当然和爸爸妈妈对辛笛的高要求不一样。

辛辰说天气真好啊,辛开宇会说:“明天我轮休,带你去郊外玩吧,我给老师写请假条。”

辛笛连想也不敢想能用这种理由逃学。

这样长大的辛辰,明艳开朗,似乎根本没受生活中缺少母亲如此重要角色的影响。

男孩子跟她搭讪,她态度坦然;对着任何人她都落落大方,没一点不自在的感觉;穿颜色再娇艳的衣服,都只会衬得她越发可爱;她笑起来无拘无束,左颊上那个隐现的梨涡流溢着快乐。

辛笛一点不妒忌她,她喜欢这个漂亮的堂妹挥洒自如的模样,在她看来,如果能够选择,她愿意照堂妹这个样子长大,好好享受少女时光。

考上美院服装设计专业后,从第一件设计开始,辛笛想象的模特就是辛辰,准确讲是14岁到18岁之间的辛辰。她的每一个设计,都带着她想象中青春飞扬的气息。

然而在从事这个职业六年,坐到设计总监的位置后,她设计的服装的主要消费对象是都市白领女性。流行风格变幻莫测,时而讲究端庄,时而突出俏皮,时而带点柔媚,时而变得中性,辛笛的任务是带着设计团队努力把握潮流,而属于个人的偏好,却不得不一再做出妥协放弃,最初的兴奋与成就感变得遥远。

台下客户与代理商、商场经理们纷纷起立鼓掌,每次索美的发布会都将气氛营造得热烈而有蛊惑力,整个设计团队的登台谢幕正是高潮所在,完美展示了索美强大的设计力量与风格,让客户的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加强,达到老板曾诚需要的效果。

辛笛几乎机械地随着大家鼓掌。

戴维凡管不住自己眼睛看着台上的辛笛,她穿着件短款旗袍,衬得娃娃脸有了点风情感,看上去没有身后小设计师的兴奋,脸上那个微笑几乎和身边傲慢的香港人阿KEN一样带点矜持。他不喜欢这个表情。

在他印象里,辛笛从来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大笑时快乐仿佛满溢而出,可以感染每个人;生气时嘴一撇,刻薄话脱口而出,偏偏没人能认真跟她生气。而此时在台上微微鞠躬礼貌致意的辛笛,看着很陌生。

发布会后照例是招待晚宴,戴维凡注意到另一桌上的辛笛懒洋洋地喝着红酒,并没胃口吃什么。吃到一半,她出去了,很久没有进来。

戴维凡知道这边宴会厅的对面是个带露天咖啡座的小餐厅,他走过去,果然辛笛在靠露台栏杆的一个座位上坐着,柔和的灯光下,她回头看到他,笑了,“戴维凡,你信不信,这会儿我正好想到了你。”

戴维凡的心竟然怦怦乱跳起来,可是辛笛紧接着说:“我突然发现,你和我的小叔叔很像哎。”

辛笛这次并没有蓄意打击戴维凡的意思,她确实想起了她的小叔叔辛开宇,在每个人几乎都被生活改变的时候,好像只有这个男人还一直我行我素着。

辛开宇今年44岁,至今仍然是风流倜傥的一名中年美男,有个25岁的女儿,似乎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波澜而已。

辛笛永远记得她那英俊的小叔叔第一次去学校开家长会时所引起的轰动。

辛辰由大伯安排,和辛笛进了同一所有很多机关干部子女就读的重点小学,所有孩子的家长和辛笛的父母都是一个模式:人到中年,神情持重,衣着整齐保守。

而辛开宇一出现就镇住了所有人,他当时也不过25岁,穿着夹克衫、磨白牛仔裤,实在年轻,又实在俊秀帅气。他神采飞扬地牵着女儿的小手,怎么看都还是一个大男生,而不像一个父亲。

辛开宇也从来没彻底适应父亲这个角色。对女儿,他差不多是有求必应的。他当时在国企上班,收入只算普通,但手里有钱又心血来潮时,他会带辛辰去买很贵的衣服、鞋子,完全不考虑价格。他不断结交女友,总是不避讳说自己有一个女儿,有时还会带女儿去和漂亮阿姨一块吃饭、看电影。

辛开宇管侄女叫笛子,管自己的女儿叫辰子,后来这个称呼被姐妹俩沿用下来。他会到路边小店给她们买女孩子喜欢的不干胶贴纸、小饰品,有时带她们吃烧烤,而这些都是李馨严厉禁止的:烧烤不够卫生,那些小玩意很无聊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