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6页)

“啊?上学期青汌死的那个数学教授,不是被小偷杀的吗?”

“妈呀,所以其实不是小偷,是厉鬼杀人复仇?”

“这得有多恨教授啊,他到底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

“我听说的版本和你不一样诶,好像是一个学生和教授闹了矛盾,争执中杀了教授。他的尸体被带走的时候,我刚刚好在那附近的实验大楼有一场操作考试,看见调查组运送他的尸体了。”

池翊音握着鼠标的手紧了一下,这条留言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主任对前任的死闭口不谈,甚至愤怒于前任的死亡给青汌学院抹了黑,因此即便池翊音询问,得到的也只是情绪化的结论,并不能算作真相。

但从这条留言中,池翊音却意识到了一部分真相在向他展开。

这是一个原始目击者。

即便他没经过专业训练的猜测会有所偏差,但也不会过分离谱,毕竟他的猜测结论是基于未被修改和传播的第一现场。

即便偏离,也有些许真实。

和学生起了矛盾……吗。

池翊音本来想要用这个帖子来分走公共聊天室的人流量,也是为了人为制造另外一个焦点中心,另外一个意见领袖。

所谓热点和流言,虽然传播广泛迅速,却像是没有根基的浮萍,很快就会被人从脑海中抹去。

当新的、更有趣的话题出现,人们自然会被新话题吸引,迅速遗忘旧的并失去讨论的兴趣。

关于厉鬼杀人,自然也是池翊音编造的。

既然公共聊天室已经为前任教授扣上了桃色新闻,那前任就很难清洗掉这一项怀疑,就算公告,很多人也只会维持原有的结论。

那干脆,就利用前任教授的这一点,来为还活着的池晚晚洗清嫌疑。

他们不是要桃色新闻吗?

那就给他们一个!

只是这一次桃色新闻里的女主角,是一个已经死了的厉鬼,甚至因为仇恨而杀了前任教授。

池翊音在慢慢引导围观的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厉鬼已死,池晚晚却活着。

第一步,将池晚晚从风暴正中心摘出来。

虽然这场流言的风暴来势汹汹,更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和趣味性而不可制止蔓延的速度,但最起码,这样不会让池晚晚落进最糟糕的境地。

池翊音是在用自己和前任教授的死亡,来代替池晚晚在风暴中心的位置,代替她承担目光和讨论。

并且,当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那他的一言一行就会被密切关注和挖掘,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听进去。

这是危机,没有人能在放大镜下毫无瑕疵,毛孔里也有污垢。

但这对池翊音来说,却是转机。

一个成为意见领袖的机会。

池翊音本身对意见领袖并不感兴趣,也不喜欢迎合追捧意见领袖的人。

在他看来,绝大部分意见领袖都带着或明或暗的自傲和自卑,需要用大量的追捧和认可来肯定自己的存在。

或是表演型人格,想要被所有人关注。

至于那些追捧意见领袖的人……

池翊音轻嗤了一声,眼神冰冷。

只有蠢笨之人才会放弃思考,任由大脑空空如也思维生锈。

他们丧失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却不会承认这一点,反而为了掩盖这个事实,他们会去寻找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将别人的说辞当做自己的说辞,用别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

而被很多人赞同的意见领袖,就是这些人最好的下手目标。

有什么比一个已经经受过检验并被认可的观点,更能令他们得到旁人的肯定,并掩盖自己已经放弃思考的事实呢?

公共聊天室里那个最开始放出池晚晚“真相”的人,已经隐隐有成为“意见领袖”的趋势。

她说的话会被好奇的人们当做真相,深信不疑,即便是再离奇诡异的说辞都会被相信,毕竟池晚晚在他们的合力之下,已经不再是完美受害人。

破窗效应下,任何被扔到池晚晚身上的泥点,都会被取信。

为了对抗公共聊天室,池翊音必须人造一个新的、更有力的意见领袖。

而在前任数学教授死亡后来接任的他,不仅笼罩着死亡的迷雾,还天然有着教授这一更易取信于学生们的“权威”身份,是最好的人选。

所以池翊音才会故意在帖子中带上自己,将自己也视为棋局上的一枚棋子,冷酷的利用。

只是,有关于前任教授死亡真相的消息,却是意外之喜。

池翊音略一沉吟,就立刻私聊了那位透露消息的同学,表达了自己对前任死亡的好奇,并自然又恰到好处的吹捧了那位同学几句,让对方开心得失去了戒心,很快就在他的引导下打开了话匣子。

这名男同学确实看到了前任死亡的一部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