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四界三十一(第3/4页)

船队除了船员管事之外还得有水军,少说也得几千人,这个就要杨锐给了,现在就训练起来。

有时候杨锐真的想不当皇帝宁愿去练兵,这当然是气话,但也表示他被大臣们憋的够呛,做任何事都束手束脚。

不过他总算也推行了一件事,那就是改了贡品的收取方法,原本贡品就是地方上把珍贵之物献给皇帝,也就是送的,杨锐道,“百姓劳作辛苦,朕不能为了口腹之欲累得他们没有收入,以后贡品朕也会付钱。”

这件事极小,大臣们也不放在心上,知道这是杨锐标榜自己仁义的一个方法,也都毫不走心的称赞了几句,谁也不知道这是杨锐埋下的一个导火索。

把船队的事交给了杨易,卢子钰干回了老本行,她要再开一家纺织厂,还要把皇家作坊办起来。

内造的物品本身就是个招牌,她肯定要利用起来。

现在卢子钰做这些事非常顺利,要什么有什么,她只要负责监管到位就行了,当然也有人有过议论,不过这些都被杨锐压下了。

经过皇庄管事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卢伯爵惹不起,明着有皇帝给他撑腰,暗着,也动不了他,想要动他的人,全都有去无回。

卢子钰现在做的是管事培训计划,从古到今都是人做事,一件事计划的再完美,没有适合的人全力配合,照样也会流产。

她现在手里产业不少,自己的,皇家的,都需要大量管事,她不能保证所有管事都尽职尽责,但她会想办法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卢子钰想的办法就是管事考核制度,分四个等级,初中高和特级,这个分级制还可以扩展到那些匠人身上。

每一级都有不同的奖励。

卢子钰就在摸索这种考核制度,尽量把管事和匠人们规范起来。

何馨知道卢子钰要开纺织厂,心里痒痒的,不过还是没想出头,京城不比辽州,她一个女子掣肘太多了。

但卢子钰还是给她找了个活,那就是她开办的卫生巾作坊,京城的雅颐居比杭州大多了,穆婉管理雅颐居已经很忙,卫生巾工坊她无暇顾及。

让何馨去管就正好,反正也不用她坐镇,只要盘账监管一下生产就行,等于是负责财务。

何馨非常高兴的接了下来。

那些大臣们对卢子钰忙的这些都不怎么在意,甚至还很轻蔑,不过看在卢子钰是皇帝心腹的份上没说什么罢了,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和杨锐斗智斗勇。

好久头上都没个皇帝压着了,实在不习惯,最好把皇帝的权利压到最小。

卢子钰接手皇家田庄的时候还发现有一口盐井,现在有盐就等于有钱,其实不管是官盐还是私盐,都贵的很,就是官盐肯定更贵罢了。

不要说老百姓,就是当兵的都不怎么能吃到盐,所以现在腌制的菜品都不便宜,盐都吃不到,谈什么腌制,风干烘干还差不多。

现如今取盐还是蒸煮为主,皇家那口盐井就是这样取盐的。

卢子钰当然知道穿越的烂大街的晒盐法,可是,她现如今考虑的不只是个人的收益,晒盐自然能提高盐产量,但是连锁反应却是巨大的。

首先,现如今有盐户,就是世代煮盐为生的百姓,朝廷还有专门管盐的一整条体系,巡盐使一直是官员们争破头的上好差事。

卢子钰晒盐提高了盐产量,那动的就是这些人的利益,盐户们直接就失业了,那些管盐的官也不会罢休,这可比卢子钰罢掉一些皇庄管事严重多了。

其次,就是私盐贩子了,现如今不知道多少人靠贩私盐为生,虽然上不得台面,朝廷也一直在禁绝,但卢子钰如果弄出更便宜的盐,那也就是触动了私盐贩子们的利益。

有道是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卢子钰这样做的话就是捅了一个超级马蜂窝,她肯定会被蛰死的。

不管她的出发点有多好,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人会挑起盐户的怨愤,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卢子钰和杨锐谈起了这个事,也明确说这个事不好办。

杨锐转来转去想了好一会儿道,“那这样,你还是先动手把盐给弄出来,我来试着想办法,哪怕是让当兵的吃上一口盐也好!”

卢子钰道,“我这法子虽然简单些,也要成本,免费送人是不行的啊。”

杨锐笑了,“我知道,先把盐弄出来。”

既然这样,卢子钰就动手去办了,找个无人的适合晒盐的海滩也不算困难的事,安保工作做好就行了。

就是晒盐也有季节,而且出盐时间不短,也需要辅助熬煮,晒出来的只是粗盐,要提纯才能得到精盐。

杨锐想的法子比卢子钰鸡贼多了,边关榷场那里也可以交易盐巴,他甚至自己都能当一回私盐贩子,那些大臣不是和他斗智斗勇么,杨锐想依靠盐巴给自己加大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