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一界五(第2/3页)

……

李关山面色青红交加,他想掀翻屏风,想打人,却知道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堪,他其实并不知道夏素白去接老娘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时最大的事就是女儿丢了,为着这个寻了小一年。

而老娘平安无事,这接的过程有什么好问的,再后来夏素白离开将军府别居,李关山心里还含怒。

这就像是凤凰男以前靠着丈人家,后来发现自己翅膀硬了可以单飞,那老丈人算个球,便是妻子也得三从四德服侍他,要是妻子敢和他硬声硬气,他就敢揍人!

李关山倒是不敢揍夏素白,听了老娘的话想要冷一下妻子,没成想反把自己冻成了冰,夏素白倒生活的好好的,他的日子却成了水生火热。

等到隔壁都走了,李关山对着冷了的菜肴也没了胃口,他心里窝着一股子火,却不知道如何撒。

同僚的话是难听,可偏偏是事实。

他就是仗着夏家才能在燕王麾下有一席之地,要不然上战场勇猛的人多了,轮得到他脱颖而出?

不外乎是燕王愿意栽培亲戚,而他李关山是因为娶了夏素白才被燕王看在眼里的。

可他这几年做了些什么?想到这里,李关山如坐针毡。

不久之后,李关山收到了老丈人给他的信,信中格外客气,可说的话却让李关山冷汗津津。

老丈人先是回顾了一番和李关山结识的经过,然后说嫁女是为了结两姓之好,一开始小夫妻和睦,他这个当丈人的也高兴,谁知变生肘腋,女儿因为失女而性情大变,居然搬离将军府不侍婆母,他这当父亲的也无话可说,近来听闻女儿女婿形同陌路,他想了又想,不便耽误‘将军前途’,请李关山把他女儿休了吧,‘家中老妻思念女儿,正好让她回来膝下尽孝’。

也同儿子们商量过,都愿意留大姐在家安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不枉这几年的夫妻情分’,过后婚嫁都与对方不相干,既不能保留秦晋之好,也别互生怨怼,好合好散才是!

老丈人居然想让女儿和他和离!

夏大人看人虽然比较准,李关山确实有能耐,可谁知道他的老娘居然是个泼皮无赖。

现如今孝道大过天,做长辈的可以耍无赖,晚辈却不能不孝,再如何,夏素白搬离将军府不理婆婆,那是不占理的,只夏家和李家家世悬殊,夏素白这么做,李家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换了家世相当的人家,夏素白早就被休了。

不过家世相当的人家,婆婆即便不喜媳妇也不会如李婆子一般无赖撒泼,浑不顾体统。

一开始夏家还想观望一下,看看李关山能不能处理好老娘和女儿之间的关系,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夫妻俩还是不明不白的混着,夏家岂有不疼女儿的道理。

这世上确实有娘家视出嫁女为外人,哪怕女儿在夫家被虐待也劝和不劝分,但还是有疼女儿如珠如宝的人家。

夏家就是,夏大人三子一女,夏素白还是长女,自小就同母亲一起照顾弟弟们,姐弟们关系颇为和睦,夏夫人得知女儿的遭遇哭了不知道几次,连带夏大人也吃了不少挂落。

既然女儿已经对李关山没了情意,那还待在边关干嘛,离了回来,夏家不缺女儿一口饭吃。

丈人家这个态度可是让李关山失魂落魄,他是不满妻子和母亲不能和睦相处,现在丈人要他和离让夏素白回去,李关山的脑子却异常清晰起来。

他离不开夏家,离不开夏素白,他绝对不能和夏素白和离,这不仅仅关系到他的前途,而是他发现他对妻子是满怀爱意的,他不能容忍夏素白离开他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李关山甚至也明白老丈人这封信真正需要表达的意思,要是真的希望女儿女婿和离,就不会单单送一封信过来,而是会派一个小舅子一起过来,甚至会让燕王殿下出面强让李关山和离。

可丈人只在信中说的坚决,小舅子却没来,那是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要是他一如既往的糊涂,他就只能和夏素白分开了!

李关山定了定神,回到别院,没有惊动夏素白,只把当初跟着妻子回去接老娘的奶妈叫来,询问当初的经过。

奶妈憋了好几年了,见李关山问起,就一五一十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不是老奴说狂话,小姐从小知书达理,哪里受过这等磨搓,老太太不心疼人也就罢了,还往死里作践,夫人都忍了下来!”

李关山觉得呼吸都困难了,当然他也没有只听奶妈一个人的话,还去问了当初的护卫,护卫谨慎道,“将军,属下虽然是个粗人,也觉得当初老太太太会折腾了,夫人原本不用把孩子生在路上,是老太太一再折腾,不得已夫人只能半路产子,过后也是老太太主动要求抱孩子,却听闻流民要来,就自己先忙忙的上了车,让那昏婆子去抱孩子,谁知道那昏婆子把个木桩当孩子给抱了,知道后属下即刻带着人回去寻找小姐,只是踪迹全无了!夫人悲伤难耐,却因为当初流民就在身后,她为着老太太和大家的安危着想才下令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