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手稿手稿手稿手稿(第2/6页)

李文忠讪讪道:“我又没做过风筝。没想到燕琅琊手这么巧。”

燕乾闷声道:“手工艺也算家传绝学。我小时候家里没钱,又不能卖先祖的手稿,就靠着这门手艺吃饭。”

燕乾的先祖燕肃是北宋真宗时期的人,到他那一代,就只是耕读世家了。

而这种耕读世家,到了乱世很容易变成流民。

若不是燕家还有个耕读世家的名号和一个燕龙图好先祖,与地方豪强邵家结亲,恐怕他们一家人就算拿命也护不住先祖的手稿。

对于这等读书世家而言,若丢掉了先祖的手稿,就相当于砸了自家先祖的牌位,是比死更难受的事。所以即使邵家只是看重燕家的名声,燕家也视邵家为恩人。

燕乾不仅是邵荣的表弟,他的夫人也是邵家族人,名为邵蕙,是个才女。

在原本历史中,燕乾调到安康当将领的时候,见到流放中的快要病死的邵荣长子邵佐。

他们夫妻俩为了给邵荣留下血脉,用自己的长子燕祥替换了邵佐充军。此事朱元璋默许了。

这种事在后世人看来匪夷所思,夫妻俩很对不起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在当时,确实是义士壮举。

而且夫妻俩也并非放弃长子。他们长子身体健康,有勇力,且燕乾又是将领,可以光明正大护着自己长子,代替邵佐不会吃太多苦。

燕乾的考虑没有错。他的长子燕祥在傅友德麾下为兵,傅友德很照顾他,燕祥一路升到了安康正千户长,后代世袭军职,也没丢掉读书人的本事,考取了科举,脱离了军籍。

燕乾救下的邵佐在洪武十四年虽然随军战死,但留下了血脉。之后朱元璋根据沐英上报的燕乾和邵佐的战功,赦免了邵家族人的罪责,邵佐后人也有世袭军职之人。

燕家对邵家的报恩,确实做到了。

在这个世界,邵荣在死前与朱元璋和解,朱元璋自会照顾邵荣发配充军的后人,燕乾大概不必再用自己最疼爱也最看重的长子替代邵佐了。

但缘分兜兜转转,燕乾还是给未来的沐王爷当了下属。

不过现在,燕乾只认陈标这个小主公,可不认识什么沐英。

或许做手工活能放松心情,燕乾在做风筝的时候,话多了一些,把自己的先祖介绍了一遍。

燕乾的先祖燕肃在这个时代并不算太出名。

燕肃虽是诗人和画家,但宋真宗时期,正是北宋教科书文人天团出没的时代,燕肃在官职上比得过这群人,但在文学成就上远远不如。

而且燕肃最大的成就也不是文学和绘画。

他留下的手稿,没有一张诗稿画稿,全是各种仪器设计图。

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还有许多没有取名字、未做出来的科学仪器手稿……

陈标的眼睛越睁越大,仿佛是震惊的小猫儿:“我记起来了!原来是他!”

李文忠疑惑:“是他?什么是他?”

陈标从小凳子上一跃而起,背着小短手原地打了几个转,然后扑到了燕乾的怀里。

燕乾整个人都僵住了。

陈标将自己的眼睛尽可能睁得特别特别大,让自己的神情尽可能显得特别特别可怜:“燕叔叔!我是你的晚辈对不对!”

燕乾手足无措:“啊……对?”他也不知道小主公能不能算他的晚辈啊!

陈标非常狗腿子地爬到燕乾膝盖上跪坐着,双手合十,小奶猫作揖:“燕叔叔!作为晚辈,我可以瞻仰一下燕肃先生的手稿吗!如果燕叔叔同意,我想把燕肃先生的手稿刻印成书!”

李文忠皱眉:“标弟,别任性。燕琅琊的家传绝学,你怎么能让他拿出来公开刊印?”

陈标提高嗓门道:“忠哥!你不懂!那可是燕肃燕先生!你若在史书中读到过他的生平,就知道我不是任性,燕先生绝对会希望后人完善他的手稿,然后刊印成册,给所有百姓用!我只是想抢一个燕先生门人的名号而已,叫什么任性!”

李文忠沉默了半晌,道:“标儿,你不是说你不拜师吗?”

陈标道:“我承袭燕先生的学问,叫什么拜师?顶多叫认祖师!你读《论语》,敢说你拜师孔圣人吗?”

李文忠:“……燕先生这么厉害?”

陈标搓手手。

燕肃的文学和艺术成就也非常卓越,也就是画作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而已。

但这不是他主要的成就。

燕肃除了画家和诗人的名号,最重要的名号,是“科学家”!

燕肃是北宋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物理。即使是西方史学研究者,也称其为“中国的达芬奇”!

其实宋朝时有很多科学家,特别是在数学、物理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比如几何中的帕斯卡三角形,在北宋时就被贾宪发现其规律,被南宋人杨辉整理,也就是现代数学界已经承认的“杨辉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