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生还(第2/3页)

“不玩,那卑下给您火炉里添点柴吧,这儿可冷。”

“刚添过,那——”

洛其看得有趣,在一旁问:“你们这么献殷勤,累不累啊?”

“不累不累。”排在最前面的那个士兵忙摆手,摆完又想起来不对劲,赶忙解释道,“卑、卑下等只是想看看,想看看……”

“看什么?”

“看看主将大人的媳妇儿。”多新鲜呐。

郁灯泠:“……”

洛其揣着手炉笑得身子都快要躺平了。

当兵的大多都是粗人,没有那么多礼仪讲究,好几年没见过自己的亲人,看到别人的家眷,就如同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欢喜。

郁灯泠眼眸动了动,转过去看他们。

他们跟宫里的人太不同,倒是与薄朔雪的性情有几分相似。

郁灯泠莫名对他们生不起气来,反而觉得有几分亲切。

……一群大狗。

这样一来二去,郁灯泠跟这些将士倒也是混熟了几分。

人人都知道新来的长公主不爱说话,安安静静地一躺就是一整天,但是到傍晚时,她一定会到营地最北边的大树底下去坐上两个时辰,不论是晴日还是大风雪天。

所有人都知道她在等谁。

可所有人也都知道,派驻在外的兵士在渐渐归营,等全部到齐,就是要拔营回京的时候了。

又十日过去,他们或许再也等不到主将了。

郁灯泠等着薄朔雪的时候,也并不无聊。

她在想那天那个士兵对她说的“主将大人的媳妇儿”。

她当然不是,但是她总是忍不住地想。

郁灯泠找了很多资料,想看两个人怎么会变成夫妻,变成夫妻之后又要做什么。

她发现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

在京城,要凤冠霞帔,要十里红妆,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北地,要齐拜天地,要百人见证,要戴上粉白的雪霄花。

郁灯泠到处去找雪霄花,它长得不多,尤其是在深秋,只有几个小山丘背后才能看到它的踪影。

郁灯泠也不急着摘,她在每一个小山丘背后走走看看,像是一个严苛的导师,查看哪一朵长得最好。

寒风席卷,马上要变天了。

北境的住民说,接下来只会变得更冷,牛啊羊啊都要少出门了,在外面的人也得快快回来了,不然的话,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

郁灯泠慢慢地眨着眼,把长得最好的那一朵雪霄花摘了下来。

她坐在最靠北的大树底下,树冠在大风里哗哗作响,烧得正旺的手炉也很快就被吹得冰凉。

郁灯泠就放下手炉,低头专心致志地看花。

北境的将士都集结完毕了,几百个领头的小将跟着赵廖两位将军过来寻她。

洛其也一起来了。

他们想劝她回去,退守到离这里不远的鹿城,再一边商量下一步的事,一边继续等。

这当然是哄她的。

他们都觉得薄朔雪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郁灯泠没有答应。

他们就接着劝,实在是怕她冻病了,也不怕得罪长公主了,一人一嘴,你一句我一句地劝。

只可惜郁灯泠自幼练出来一身无视人的本事,他们说了再多,也像是风刮树叶一般,从她耳边吹过。

郁灯泠用手心护着那朵在寒风里遥遥欲散的雪霄花,抬目看着前面的远方,眼睛一眨不眨。

不知道看了多久,她忽然站了起来,把雪霄花插在了发鬓之间。

然后提起裙摆,朝前面跑去。

身后正劝着她的几百个将士下意识地追,直到听见前方传来马蹄声。

骑兵的身影从绵长的山坡那头渐渐显现出来。

五个、十个、五十个……不止,成百上千!

但郁灯泠眼中却只看得到一个人。

她朝最前面那个人一直跑过去。

那人的马很快,满目苍茫的野草被狂风吹得伏倒,心焦地快马加鞭往回赶。

波浪一般软倒的草丛之间,忽然荡出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薄朔雪心头重重地一跳,手差点松了缰绳,差点原地跳下马去,定睛再一看,她还没有消失。

接着一颗心满满地砸回胸腔里,薄朔雪又纵马跑了几步,渐渐勒停,直接飞身跳下去,将人抱在怀里,冲力太大,他收不住,把人搂着腰抱起来转了一个圈。

身后跟随他回来的骑兵和部落士兵一头雾水,也停在原处看。

郁灯泠紧紧地搂着他,双臂像溪水绕着树干一般密密切切地环着他,她感觉自己好像身子轻飘飘地飞起来了,但她不怕,因为她搂住了,她的根长在了最坚实的地里。

郁灯泠不知道自己眼底蓄起了清澈眼泪,也不知道自己浑身在控制不住地轻颤,她跟好久好久没见过的薄朔雪说:“我带了花,我来找你成亲,我们现在就是夫妻。”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