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3页)

所以从上学期放暑假开始,学校紧急翻修了一个旧房子,把那边改成三食堂,这里面的窗口准备全部都承包出去,吸收了一些社会上的经验以后,最近才把招投标的细则给公布出来,除了招标门槛以外,也享受一些政府的低价补贴,作用是减少一食堂跟二食堂的压力,提高学生跟教职工的就餐质量。

具体的也确实是跟韩学美说的差不离,但细节上黄爱枝了解的更清楚。

“招标的窗口要竞价,租期二十年,二十年以后又要重新竞价,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要求,每个窗口的竞价金额是两千起,但是每个窗口的位置好坏有差别,为了公平起见,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样的主意。”

“两千起,那不是好多人都进不来了。”这要求也忒高了些。

“可不是,哪个教职工吃的下这么大一口饭啊,不过如果你想搞,我就帮你提个申请,也不是非要教职工家属亲自开店,你们进去,得找个教职工推荐,你如果想搞,我给你推荐就是了。”

学校干这个,其实也是想减少一些财政上的压力。

一个食堂二十来个窗口,装修那些投入进去了好几万,总要收回来些钱,除去租金以外,入场费就是最好的搞钱的方式,这个商业模式在后世也很流行,没想到南大在八十年代就用上了。

真不愧是国内顶尖的大学。

都不用于小丽想,承包食堂有多挣钱于小丽很清楚,于是她拍板,准备去大学搞个窗口。

半个月后,由于小丽花了五千块钱,拿下了南大的一个食堂窗口黄金位置,租期二十年,月租金两百,这下算是有稳定的地方,大流量的地方可以卖凉菜了,王明明之前忿忿不平的戾气,也被新来的生意给冲淡了。

生活还要过下去,生意还要做下去。

多了南大食堂这个档位,凉菜生意又回到最高峰时期。

不仅如此,于小丽还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学生。

学校食堂这个窗口按照份量卖凉菜,素菜五分钱起,白米饭二两五分,四两一毛,以此类推......

单论女生,基本上三个素菜一个白米饭,两三毛钱就能吃一顿饭,如果想吃好点,加个鸡腿大概是五毛钱一只,另外还有廉价些的肉类,猪肉头是最便宜的,还能按照小份量加。

最绝的是,猪头肉还能按片卖,一片切片的猪头肉卖五分,口条跟猪耳朵略贵些,只接受有学校补贴食堂的餐票结算,若是现金结算,价格要贵50%。

这个价位,只要稍微不那么拮据的学生,基本上每顿都能尝到些肉腥味儿。

有钱的加个鸡腿儿,没钱的吃片猪头肉,对于八十年代中期,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一周或者两周才能吃一顿荤菜的情况下,按“片”卖的荤菜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

谁还没个口腹之欲?

一顿饭花三毛钱能吃饱,还能吃一口肉?

刚开始学生们还不信,等有人吃过才知道是真的。

不要以为商家不赚钱,毕竟打开门做生意,谁也不是跑来学校做慈善来的。

其实本身猪头肉也不贵,市面上卖熟肉也就已经一块多点,学校食堂按照餐票有补贴,一斤肉切成二十片拿来分开卖,就降低了吃肉的门槛,本身大学生这个年纪也是馋肉的,大部分人还没钱,平常出去吃个小炒怎么都要几块钱,但按片卖,也叫哪怕最困难的学生,偶尔能过过嘴瘾,这也是最难得的。

凉菜铺子乍一推出来五分钱一片肉,叫人以为这事儿是开玩笑了,直到吃了才知道还真是一片肉,切凉菜的人也都是红案上的老手,每一片不管大小,片大的薄些,片小的厚些,重量竟然也没差多少,一片片肉也是差不离,有肥有瘦,入口即化,满口留香。

这种卖法,在学校里头可以说大受好评。

以前都调侃学校食堂大妈打菜手抖,买饭时看着铺在上面一层肉,买饭时全靠打饭大妈的心情抖,能不能吃上肉,能吃上多少肉,全靠玄学。

这买肉明码标价,按“块”为单位卖,便显得难能可贵的童叟无欺。

刚开始还只是有人试探性来买,卖出名气来了,来这里吃的不单单有学生,连老师也慕名前来,一下子凉菜窗口跟闹事一样,一到饭点全是人,好在人家私营商家准备充分,不管过了饭点多久来,给的数量和拌菜的质量,一点都不带掺货的,失去的市场份额,逐渐在学校里头找到了场子。

“这下,你也不用担心生意被人抢走了,与其跟人家生气,还不如想想怎么找回自己的场子。”

王明明这下眉开眼笑了,生意又起来了,真是解气。

“你说的对,咱们有上游,有下游,怎么可能没有生意,还有你这个脑子,你是怎么想到猪肉按片卖的,我都没成想,按片卖一天能卖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