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3页)

现在还不知道鱼胶好不好卖,还不敢做太多,不然她去了羊城,这些鱼胶怕是会放坏,或者被人偷走,现在的农村也不安全。

要带走这么多也带不了,只能带走些好点的。

于是韩学美便把到手的收好了,回去就收到衣柜里。

第二天唐小丽去村里借来了辆很旧的自行车。

一大包鱼胶放在前面的车斗里头,韩学美背上背着一捆,手里还抱着一大包蔬菜,萌萌垫着脚丫子也想往车上蹦跶。

“妈妈和姑姑出去卖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今天先不带你去好吗?”唐小丽说。

“哇——”萌萌受了伤,抹着眼泪转身就跑。

唐小丽追了几步,等追上看见孩子已经跟文文玩上了,内心毫无波澜。

得!

姑嫂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关口去。

这会儿南山已经有通关口,骑着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虽说过来过去的人主要还不是走这边,但是人流量也还不错,唐小丽把车往大树底下一停,眼扫着周围的人和位置。

往返关口的人群显得跟一般人不一样,穿着打扮就比一般人要体面,即便是过去探亲的,也会收拾得体面一些,有些从远一点的地方来走很远的路到这里就口渴了,也会在树底下的茶摊喝一碗茶。

茶水不贵,两分钱一碗。

喝完就走,老板又续上新茶,一会儿又有人会过来。

看着两分钱不多,但是仰仗着过来过去的人流,就十几分钟功夫,老板就卖了五碗,要是按这个人流量算,一天卖一百多碗都不在话下。

韩学美在一旁咋舌,就当下的收入来说,比工人只好不差,不过运送茶水不是轻松差事,应该是住的很近的人才能干得了。

不过菜什么人会要啊。

唐小丽把摊子摆开,主要是菜,鱼胶放在包里没拿出来。

卖大碗茶的女人看着有点眼熟,用奇怪的眼神瞧着她两。

卖菜,谁家没几分地种菜啊,那人显然是觉得她两有点傻,撇过头去低声笑着跟人说话。

正摊开摆,就有从这边通关去港城的人陆陆续续过来,看着穿着体面一些的女人,这些人唐小丽都熟悉,□□十年代港城的收入也不低,但人心就是这样,再有钱也会喜欢占点小便宜,尤其是精打细算的主妇,她扬声一喊:“新鲜的蔬菜,刚从地里割下来的蔬菜啊便宜卖了。”

都是港城人,几十年以后拖着小推车过来采购一周的蔬菜瓜果,忙的乐此不疲。

韩学美可能还不太好意思,低下头拨弄着手里头的菜,看见有人过来脸一下子就涨红了,还.....真有人来啊。

“这菜怎么卖?”

那女人瞧了一眼,还真走过来看了一眼,青菜都是刚从地里割下来的,翠绿翠绿的看上去很新鲜。

“一毛二一斤,这菜新鲜没喷水,放冰箱里头一周都能放,绝对比大棚蔬菜口感好。”

“一毛二!”韩学美吐了吐舌头,这价格都能买到一斤米,大嫂可真敢喊价。

她怕那女人掉头就走了。

至于蔬菜的标准价格,唐小丽也不知道,这会儿的人都是自己种菜,她就随口喊了个价格,如果那女人经常买菜,应该会对比价格,谁知道那女人听到“冰箱”两个字,意外的看了唐小丽一眼。

“给我称五斤。”女人说。

这个价格在旁人看上去很贵了,但是对于过来的人来说意外的便宜。

五斤青菜,女人全家能吃上一周时间,花去的不过是在港城一盘菜的价格,女人顿时觉得自己今天运气很好,眉眼也舒展了一些。

大客户!

一看要这么多,唐小丽很狗腿的把菜挑出来一些好的,给女人称了五斤出来,又笑眯眯的问:“鱼胶您要不要啊,都是我们渔民自己晒的,什么档次的都有。”

女人接过来菜,又意外的看了唐小丽一眼。

这边买东西要票证,每次她过来都没想过要买东西带回去,不过买到便宜的菜,能省点钱都是成就感,瞬间看这个年轻人也顺眼了很多。

“有哪些?”

“这几种,煲汤做菜的有鳗鱼胶,滋补气血的有湛江赤嘴,公的母的都有,这些都是我们自晒的,价格很实惠。”今天带过来的鱼胶不多,主要是试试水看看行情。

“这个多少钱?”女人指着鳗鱼胶问。

“不分公母,五块钱一斤。”唐小丽随便报个价。

“五块钱!”又把韩学美吓了一跳,连鳗鱼胶都卖五块,大嫂也太会喊价了。

“这种呢?”这回指着的是赤嘴胶。

唐小丽挑挑眉,心知这女人肯定是觉得鳗鱼胶太便宜,肯定瞧不上:“您经常吃的应该就知道,赤嘴胶滋补效果好,像这种规格一斤三十头左右,母胶十块钱,公胶二十块一斤,这个价格都是很便宜的拉,我们也是赚点辛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