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3页)

是要快点去羊城。

从糖厂往回走,就去村支部。

这会儿知青回城的政策还没完全放开,77年过后云南、广西很多知青都在闹事儿,吵着要回城,现在是单身知青基本都能回去了,像唐小丽这样在农村结婚扎根农村了的,回去还是有些难度。

当时是说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可真等到你扎根农村了才知道,来时容易,回去很难。

就算回去了,也未必能找到工作,唐小丽家里那种情况,要回去就更难了,当初就是因为家里住的拥挤,嫂子们一个个的进门,家里矛盾重重,出去一个多少也能腾出来点地方,唐小丽提出下乡,家里没一个人留她。

她是赌气下乡的。

第二年知青大面积返乡,其实也有机会回去,但她回去了还是跟之前一样没地方住,家里说要么赶紧找个对象结婚。

于是又没回。

这一年年拖着,结了婚,生了娃,韩学礼去了羊城,当初下乡的知青就剩下她在坚守。

走到村部一问,听说这会儿没人。

蔡大姐这些村干部也不是专职在村部上班,能碰上就能碰上,有时候几天都见不到一面。

不过兜里揣着钱,唐小丽就不怕出不去。

反正也不着急,母女慢悠悠从家里晃了回去。

——————

韩学文跟母亲讲了一下陈晓柔坐月子的事。

他两都商量好了,月子要韩学美伺候,反正她是家里的公共劳动力,不使唤白搁着。

陈雪华当然没意见。

她本身也不是什么勤快人,才四十岁就开始步入养老生活,把事情甩锅给闺女当然乐意了,只是这事儿跟韩学美一说,韩学美脸色就变了。

她当初只是想换个初中上,妈妈就同意她办了退学,最近她也在想以后要怎么办,还想要找份工作呢。

全家人都有收入,就她手里没钱,买条内裤都要当伸手党。

“我才不伺候她。”韩学美低声骂了句:“就二嫂事儿最多,我才不要伺候她。”

光想想就知道她要接手二嫂那一堆破烂事儿会是什么后果,一句感谢没有,孩子要是哪里不舒服,肯定会把她叫过去训斥一顿,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像地主婆。

陈雪华自然也不能逼着女儿,随口应付了几句,心说到时候家里忙起来,阿美也不可能不搭把手。

不过好在家里女人多,抓阿美几天壮丁,再抓唐小丽干几天,混一混一个月也就过去了。

有一说一,谁想伺候别人呢,可不是这会儿没办法嘛,媳妇又不能上娘家坐月子,肯定要婆婆伺候了呀。

别人都想儿孙满堂,可她光想到孩子们一个个的生,到时候一个个的都要她伺候月子。

就歹命哦!

这话几个人就商量着,谁也没问问韩学美的意见。

韩学美躲在暗处听着,她哥正在给她妈邀功呢:

“妈,要不还是说你好,那就说好了,其实也没多少事情的,也不会耽搁家里的事儿,照顾个小孩子能有多少事儿,妈你就放心好了。”

“你也别太惯着媳妇,谁家坐月子还专门要人伺候的,尿布那些让阿美洗洗,吃喝也就是多一碗糖水鸡蛋,你还指望她能当上千金大小姐,还有地主老财的做派?”

那自然不能够。

但陈晓柔说了,孩子可别想她带着睡,嫌吵。

到时候就丢给阿美带着睡,晚上睡着了喝奶粉就好,也能睡个囫囵觉。

至于妹妹还是个半大孩子,能不能睡好就不在韩学文的考虑范围内了。

韩学文:“晓柔这四年生了两胎伤了身子骨,能不能跟您商量个事,到时候让孩子跟阿美睡,晚上就喝奶粉,晓柔她怀着就睡不好了,月子里头还要跟着她睡,她这身子也扛不住啊。”

“什么,你们还要喝奶粉?”

“是啊,晓柔说奶粉营养好。”

“吃奶粉得多贵啊。”陈雪华心疼钱。

“大哥的津贴不是快下来了么?”韩学文是打上了这笔钱的注意,反正去年的钱,说是给了大哥了其实没给,这事儿就母子两个知道:“小勇小时候就不够吃,我们问过医生第二个也该差不多,现在条件好了好多小孩儿都吃奶粉了,妈咱们就吃到一岁,也花不了多少钱。”

花不了多少钱也好多钱呢,这会儿奶粉可不便宜。

但陈晓柔不管,喝奶影响她身材,还影响睡眠,还是奶粉好,家里也不缺这几个钱。

陈雪华想了想,对上二儿子的眼睛。

昨天,陈万斌说要两百。

今天老二又要钱。

她在心里合计一下,如果是让老大媳妇去当保姆,以后多少还有点进账,便咬牙问:“你要多少?”

韩学文:“两百。”

作者有话说:

上榜之前靠老读者的流量,幸好有小可爱们的留言,否则跟单机码字一样木有区别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