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机人算 如梦初醒(第3/4页)

原来是这么回事!琉璃不由哑然失笑,“你倒是胆子大,若他不过来,你又能如何?他若是换了地方过墙,你岂不是也落了空?”

裴行俭摇头一笑,“他那种胆大莽撞好逞强的性子,怎么可能不过来?至于换地过墙,一则合适的落脚之地原不是仓促间找得到的,二则阿古已经在墙那边等着他了,他那三脚猫的功夫,让他有血光之灾有何难处?倒是让他心甘情愿听我差遣,还值得算计一番。”

琉璃疑惑的看着他,裴行俭便又笑着把打赌之事说了一遍。

让人心甘情愿往坑里跳,跳完了还觉得是自己对不住裴行俭……琉璃突然有些同情白三:好端端的做啥不好,要跟裴行俭打什么赌!想了片刻又问,“我今日还听说你曾与人打赌藏钩,那又是什么道理?”

“藏钩?”裴行俭想了想才笑了起来,“原来是那一回!其实也没什么,所谓卦象,自然是要算的,但真正算的,乃是人心,须知每个人紧张、恐惧、欢喜之时,都会有蛛丝马迹可寻,以算卦为名,言语试探,便不难看出些端倪。真正算卦推象是极耗心力之事,我相人尚算有所心得,于此道上却不过是初窥门径而已,哪里便能百算百中了?”

也就是说,都是骗人的……琉璃无语的看着裴行俭,半晌才叹了口气,“我会记得永不与你打赌。”

裴行俭哈哈大笑起来,“又说傻话了,你还能输什么给我?”

琉璃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接下来几日都是风平浪静,只是琉璃在长安时便托安家帮她买了一车漆器随商队而行,如今已是发卖完毕,安十郎送了两百多缗过来,除交给十郎运货的费用外,倒也得了三成多的利,琉璃顿时觉得手头宽裕起来,又到市坊里淘了若干玻璃器皿、帘幕锦褥等物,将上房仔细布置了一遍。裴行俭便笑她,“你也太勤快了些,我如今每日回家,都觉得自己走错了院子。”

转眼到了十二月十七日,琉璃起了个大早,裴行俭在院里松散过筋骨回来,只见她已穿得整整齐齐的坐在食案前出神,不由有些好笑,“你担心什么?那历谱十郎不是拿过来给咱们看过了么?比敦煌出的寻常历谱强得何止一星半点?”

琉璃笑了笑,心知他说的都是实情,可此刻的心情却有些像交了毕业作品等着老师检阅,不听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答复,怎么也安心不下来。

裴行俭拿她无法,只得看着她吃过早点,又叮嘱了几句,才摇头一笑,挑帘出门而去。外院门口,六名庶仆早已恭恭敬敬的等在一边,见裴行俭出门,齐声问了句安。白三头上已换成了寻常的胡帽,神色最为恭谨。

一行人从曲水坊步行到都护府衙,不过短短一里来路,路上竟走了两盏多茶的功夫,莫说以前见面不过远远一拱手的同僚,便是寻常西州百姓,看见裴行俭也多是笑着上前行礼,转头便窃窃议论起来:这位裴长史昨日又算出一位张参军丢的官仓钥匙是在西方有水处——结果却是上衙前落在了府衙西边的汤饼铺中;而几个主簿玩笑着想难为他一把,却也被他掐指一算便道是匪正之相,让他们莫开玩笑,顿时让那几个都傻了眼……自是说者津津有味,听者啧啧有声。

白三几个听得一两句议论,腰杆不由挺得愈发笔直,裴行俭却依然与平日并无两样。待到了衙中,迎面却看见大队的杂役正嘻嘻哈哈外走,领头的正是高昌县令王君孟。裴行俭不由有些诧异,回头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白三嘿嘿一笑,“年年此时都是如此,要去那欠了租庸的人家催缴一次,也不过是做个样子。如今这西州欠租庸的人家十户里只怕有八九户,但凡不是太出格的,躲一躲求一求也便过去了。谁叫咱们西州地少?正经按制去交,一家人难不成喝西北风去?”

裴行俭回首看着那一群人的背影,默然片刻,这才回身进了自己的屋子。他这长史并无分管之事,论理原该总掌西州政务,调度诸位官员,只是西州都护府却一如既往,众人有事依然直接向那几位身为麴都护幕僚的主簿回禀,裴行俭也就成了全府最闲的一个人。他也不以为意,成日便在屋里看书写字,只是最近这几日,倒也有人上门来闲谈几句,或求一字,或言一惑,裴行俭都是温言相对。只是不知怎地,在众人眼里,他的温和淡远里却似乎多了几分深不可测的味道。

这一日午时未到,原该带着衙役在西州城中催缴欠租的王君孟却匆匆的回了府衙,直奔麴崇裕的屋子而去。司仓参军张高正在屋里回话,看着麴崇裕淡漠的脸色,背后汗水已打湿了一层中衣。

见到王君孟脸色异样的快步走了进来,麴崇裕这才挥了挥手,张高如蒙大赦的退了出去,回头看了看麴崇裕的屋子,脸色变得有些沉郁——不就是裴长史帮自己找到了钥匙时自己感激了他几句么?世子至于这般给人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