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秦晚用力点点头:“自然可以。”她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这事儿不能咱们自己定,得妯娌们聚在一起讨论完了,再向老祖宗请示。毕竟先前开医馆的时候说过男人不许进。”

“咱们可以用分馆的形式,”自从开了医馆,大家的思路渐渐都打开了。四福晋一向周全,当即道:“咱们可以在原有的慈仁医馆旁边开一个慈仁儿童医馆,或者空间有限没办法另开就在原有的医馆内辟出一部分空间来。”

“听多了下面人的回禀,我也有这个想法,”十福晋接道:“那些普通人家的女子活的太辛苦了,要不是听下面人说了些前来求医的那些可怜女人的故事,我都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那么凄惨的地方。来求医的好些人,她们的孩子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遭遇,我有时候听不完一个人的故事就忍不住想哭。有一回,一个女人的故事弄的我三天都吃不下饭。后来让人拿银子去帮她才算过了心里的槛。”

十福晋捏了捏拳:“这个医馆,我一定要开大开好。”

秦晚拍了拍十福晋的手,对妯娌们道:“只要咱们心往一处使,慈仁医馆一定能越来越好。”

·

妯娌几个简单聊完,便把这事儿派人说给太子妃听。

已经恹恹了许久的太子妃一下就支棱起来,连弘晰他娘李佳氏夹枪带棒的几句嘲讽都没搭理。

隔了几天待秦晚把手头上的几件事情弄完,便接到了太子妃的帖子,约妯娌们八月初六御花园见。

太子妃已经把毓庆宫所有宫务全都交给了李佳氏,只不过还剩下中秋宫宴一项,但前段时间她连中秋宫宴的筹办都找借口不参与了,只在后院懒懒瘫着。

收到了关于研究院设立的想法后,太子妃总算干了点事情。这是她在整个康熙四十六年唯一一次干正事。

研究院的事情推进的很顺利,从大福晋到十四福晋全票通过,且都挺期待。也有人嘲笑曾经的自己。

比如大福晋。

早先秦晚表示大家都可以参与医馆的时候,就该第一时间参加。这回可不能再落后了,不然等将来人家的医馆都能轻轻松松治愈疑难杂症了,她们的医馆还只能看些简单日常的病,岂不尴尬!

妯娌们讨论们,落实了一份详实的、极具操作性的方案,然后又约了个日子大家伙一块去请太后过目。

太后听的心花怒放。这些个孙媳妇如今家长里短的破事都少多了,这样多好。在民间都能得个好口碑,也能帮皇家攒个好口碑,还有利于家庭和谐。

太后大手一挥,下了道懿旨支持孙媳妇们的医馆事业。

康熙爷龙心甚慰,连着在宜妃处歇了三天,然后去儿媳妇参与了医馆事业的嫔妃处各歇了一夜。老爷子很大方,给嫔妃们都赏赐了好东西,也给儿媳妇们都赏赐了一套头面和一对玉如意。

太后心里想的多半是皇家的口碑和皇子后院的和谐,但是康熙爷想的远。

他已经从这个医馆上看到了未来二十年甚至十年内,大清人口一定会增长更快。人口,意味着劳动力,意味着更多的税收。当然,也意味着更多的口粮需求。好在红薯、马铃薯、棉花经过上百年的推广,百姓的温饱都能解决。

直郡王和大福晋府里感慨:“老九出海,九弟妹守了活寡,但该干的事儿竟然一点没少,似乎还比以前更厉害了。”

“可不是,以前我瞧她很不顺眼,可如今不知怎的,恨不得和她换换脑子。”大福晋摸着御赐的如意:“可惜,老九出海了。若还在朝堂上,拉拢过来定然是爷的大助力。”

“无妨,反正太子那边也损失了老十三。老四如今又见天的被皇阿玛派到外地去办差,太子身边两个皇子都没了。爷如今优势很大。”

“不够,老九媳妇那边的动静你也得盯着。别回头她再弄出什么稀罕的,你不知道,又落后了。”

·

盯着秦晚的不光直郡王一家,不过她自问连打麻将都光明正大,一点都不怕。

再说了,老九不在,盯着她又有什么用呢。

隔壁十三福晋也被盯着,最近越来越敬佩秦晚。先前在城门口送九爷和十三爷时,她总想多看一会。那时候秦晚想早点回府,她心里还觉得不理解:为什么丈夫马上就要再难相见了,九嫂还跟没事人似的?

现在,十三福晋整天和秦晚搅在一块,终于明白了:丈夫不在家,可比天天在家舒坦多了!

虽然那方面的欲望必须忍着,但后院的小妾随便拿捏!且想做什么事只要不越矩,都可以!

十三福晋三天两头带着孩子来找秦晚玩,每次秦晚带着后院五个孩子出门,十三福晋必然也带上府里的孩子跟上。

九爷修的温泉庄子,也被十三福晋蹭着享受了许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