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1995·夏 ◇(第2/3页)

青豆犹豫后,还是问了:“你想知道什么?”

张数步入工作岗位多年,早不像念书时候,连抬眼看人都不敢,但今天面对青豆,他呼吸很紧张,变回了毛头小子。她长得很像她哥哥。

他手指抠着裤缝,局促道:“我……”

青豆平静道:“故事里的和尚很好。很好。”

张数:“他真的没有读完大学?”

青豆点了点头。

-

1980年初,新年里,张数高考后第二次来程家。听说,他家穷得吃不上饭,连新年都没有饭吃。青柏人好,带他回来吃顿热乎的。他介绍羞涩的阿树给刚上一年级的青豆认识。青豆喜客,背了好几首唐诗,讨客人欢心。

她记得大哥和阿树很要好,也记得爹娘对阿树很好。二哥混小子一去不归,他们便把大哥的好朋友当儿子一样。好吃好喝,高兴家里有两个大学生。

结果,大年三十,大雪纷飞,程有才大发雷霆,赶柔弱羞怯的阿树出门。青豆缩在被窝,被娘捂住耳朵,始终没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她哭着想出去看烟火,但娘不让。死死捂着她的耳朵。吴会萍是个多犟的人呐,把青豆捂晕过去,也没松手。

迷迷糊糊再有印象,家里已是一片孝白。

青豆能串上故事线,也赖别人的信息。她听邻居说,程有才和程青柏吵架时,一直用晦气这个词。而好脾气的程青柏,也难得倔强,寸步没让。

村里没有不透风的墙,越传越邪乎,到程有才酒后失足落水溺毙,谣言已经压得人抬不起头来了。

青豆经历亲爹逝世,娘被拉去打胎,爬墙逃跑,再到家里被村民搬空家当,大受刺激,高热惊厥过一回。大哥害怕她的羊角风,又没有钱带她去看,连村里的赤脚医生都孤立他们,他只能抱着她,给她讲故事。

就是这个故事,加上作者程青豆的名字,让张数认定,作者就是他见过的小女孩。

张数从小天资聪颖,不善言辞,虽一路有贵人,摇摇晃晃读到初中,但家中实在太穷,父母双亡,借住姑姑家,差点弃学,最后是老师同学村民接济募款报名参加的高考。高考前,学生们住进师范考点的集体宿舍——一间三四十平的厂房,挤了二十张上下铺,四十多位学生。那是程青柏第一次见到张数,又小又瘦,一双眼睛纯洁透明,像个小孩子,感觉连锄头都拿不动,但一双手却布满老茧。他们这个考点基本都是农村孩子,没有粮票,大家要么花钱,要么就是带的几天干粮。但张数这种一天只吃一个馒头,掰成三份,连碎沫子都不舍得弄掉的人,在这波考生里,也算是极穷的了。

他小心翼翼往嘴里送,吃完还要对着剩下的馒头看很久。痴痴的,有点傻气,有点可怜。

青柏有吴会萍拿粮食换的粮票,也有钱,吃馒头的时候,听见下铺饥肠辘辘的响动实在大,于是分了他一个热乎的。

就是这个馒头,张数跟青柏交上了朋友。张数问他,要是能考上大学,他有什么梦想?青柏说,梦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张数说,他的梦想是一天三顿都能吃馒头。

“梦想是一天三顿都能吃上馒头”这句话,青豆如实写进书里。

她觉得,那是那时候考学的最真实梦想。他们看不到报效祖国那么宏远的事,当时的考学,更多是为了永远的饱餐。

张数现在肯定不用吃馒头了,但大哥倒真是一天三顿在吃馒头。

-

金津烫头的化学味道熏了青豆一晚上。

青豆一直抽鼻子,无法入睡,只能趴在窗边,呼吸新鲜空气,回忆并解剖往事。等到两点,困得受不了,终于栽倒下去。

青豆鸡鸣起身,快步往校外走。她这两天每天早上都要吐,尤其洗漱时,闻见盥洗室里凶重的牙膏味,她晕得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为防止被金津看出端倪,她得早起避开那阵高峰。

清早微光里,校园内站着朗读英语的学生。

万万没想到,里头还会有傅安洲。当然,只是路过,不是来早读的。

他身着超大廓形西装,脚步微微摇晃,及肩的潇洒中长发在他抚脸醒酒的动作里一次又一次被撩起。

青豆怔在原地,盯了他好久。

他打了个酒嗝,徐徐放长目光,这才注意到她。

青豆嫌弃:“你不会喝到天亮,回来上课吧。”

他站在晨曦中,牵起疲倦微醺的笑,半做梦般回应她:“就是有课才让我走的,不然我都走不开。”喝到早上,他们居然还要去游泳馆游泳。他真是造不动,得回来了。

青豆上前一步,想扶住脚下不稳的他,谁料迎上一股香水酒菜烟草发油混合的呛鼻凶重。她皱鼻子:“你……”

话没说完,青豆天旋地转地干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