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990之前 ◇(第4/5页)

素素当真如数家珍。班里的男生几乎都对她有意,除了递情书的,莫名其妙找些事来对话的也算,最后,她凑到青豆耳边,“还有洋洋哥哥。他给我写过诗。”

天哪。青豆仿佛听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见青豆傻了,素素点点她鼻子,“你放心,顾弈心里只有你。”

青豆噎住。她不敢接话。她有点怕顾弈真的喜欢她,唔......更怕素素发现虎子喜欢她。

虎子刚刚那副别扭样,是极其少见的。他这猪头三,会受到伤害吧。

青豆在车棚与素素告别,揣着心事一路回家。一开门,两天没回家的二哥终于现身了。

青松听见脚步声就叉腰站在门边等她。她一进门,青松着急问:“豆儿,看见账本里夹的东西了吗?”

“什么?”

“几张纸。”

她本想取笑二哥,此刻又没了心思。看电影的快乐烟消云散,转眼就被未卜前途的迷茫取代。

她问二哥,“我们欠了多少钱?上次你问我念中专还是念高中,是不是因为没有钱?”

程青松笑着拍拍她的头,让她别多想,怎么可能不让她念书呢?

青豆不信。上次他问出那话,她还奇怪,二哥怎么会问这么明摆着的问题。

青豆心中粗略估计,少说有几万。她的心凉到了底。

到了初三,大部分同学都有了清晰的道路,要么前两年就不读了,能读到这会,多是要参加中考的。班里一半人卯着劲考中专,一半人只为拿个初中毕业证。

只有极其个别的学生,比如程青豆,坚定读高中。但如果家里有困难,有债务,青豆不能这么不懂事。

读高中很贵,如果要去南城读重点高中,还要寄宿,再怎么省吃俭用,一年一千都是要的。中专有国家补贴,可以省钱,可以早工作,怎么想都是中专好。

青松见她老锁眉头,点点她眉心:“别皱眉,多笑笑,咱爹的酒窝就你遗传到了,浪费可不行。”

青豆舒展眉头,郁色却未见消减:“你少笑笑吧。”

这么大的事,换人家应该在抱头痛哭了。他们兄妹俩居然一个夜不归宿,一个刚看完电影。

“不笑怎么行,不笑怎么当小白脸供你念书。”程青松嘴角高高翘起,俊气的五官挤到一块,用力地挤出两条鱼尾纹。

青豆不再是当年那个听到小白脸就要跳脚的小丫头了。她看向青松,无奈地叹了口气:“你长这么黑,小白脸门槛也太低了。”

青松被她逗得笑弯了腰。

他快乐得一点也不像欠了一屁股债,反倒像中了几万块福利彩。

青豆在青松张扬放肆的大笑声里长吁短叹,她可笑不出来。

她问:“虎子也要跟你去海南吗?”

“是吗?”青松摇头,“没听说啊。”

青豆苦脸。那应该是今天看电影的时候,冲动说的胡话。哎。

青豆心烦意乱,手一伸,按响了录音机的按键。里头放的是《童年》。

第一次听这歌还在童年。青豆奇怪这人怎么童年这么苦情,像边嚼苦瓜边唱的歌。童年的歌不应该是小孩吊起嗓子,飘出的童真悠扬吗?

等大了再听,哦,罗大佑的童年唱的就是青豆的童年。破破烂烂缝缝补补的破锣锅嗓子里,硬挤出蹦蹦跳跳嘻嘻哈哈的乐子。

当罗大佑唱到“迷迷糊糊的童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时,音乐突然停止。

青豆直起身子,以为磁带绞带了。

青松跑到阳台,往外探了探身:“停电了。”

刚在音乐里开心一点点,又停电了。这该死的突然断闸突然转折的童年。

见青豆更蔫了,青松卷起书当话筒,凑到她耳边哄她,“罗大佑不唱,我来唱。我唱的比他好听。”

说着,他掐住脖子,压低嗓音,模仿道:“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他那表情,像是要被人掐死断气了,青豆咯咯娇笑,捏起拳头抵到唇边,漾起酒窝跟着唱道,“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唱完她又站到凳子上:“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青松从门口金鱼缸里取出当年那副□□/镜,匆匆擦了灰,往高挺的鼻梁半腰一架,眉峰上挑,继续和青豆喊着唱道: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他们唱得特别用力,特别愤怒,每一句结尾都像在用力地摔东西,每一句都不像个快乐的小孩。

青豆中间忘了词,又跟着二哥哼上了。一曲结束,她哑着嗓子意犹未尽,正要再来一首,青松沉浸拨弦晃脑的摇滚面孔忽然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