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90之前(第2/3页)

青豆当然知道虎子在胡说八道,摆出不信的脸孔。

虎子恼羞成怒,袖子一甩,“不听算了。”

不不不,如此乏味的生活她可不要过,每天只有看不尽的朝霞与暮色,除了春夏之交的刺槐花开稍微悦目,其他的日常可以说是数着秒捱天黑。

青豆扁嘴,只能老老实实听他那狗屁倒灶的武侠新编。

编进去的何止是金庸,还有各种民俗传说。青豆一切稀奇古怪的知识全部来源于虎子,这导致后来她六根不清净,喜欢读闲书,还偏好奇情异致。

新编就新编吧,凑活着听,但日子哪能这么顺溜。

虎子是个不合格的说书先生,自顾不暇时,他第一个甩掉追更的青豆,臣服于虎妈的河东狮吼。

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叫孩子吃饭全靠一张嘴四处喊,再靠四方邻居一声声接力下去:“虎子——虎子——虎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生了个不着家的孩子,张蓝凤只恨一双手不够揍那两瓣儿躲闪的胖屁股。

她和王干是机关双职工,照理念过书,不算文盲吧,偏偏生的儿子顽劣臭名昭著,成绩格外拉胯。

这些年为这烂泥糊不上墙的成绩,张蓝凤脸都丢尽了。年年读二三年级,小学毕业证怕是都拿不到了。

王干倒是个乐观的,看儿子语言天赋不错,戏称指不定以后可以去茶馆当个说书先生。

张蓝凤气得拍桌,国家恢复高考后,对教育格外重视,小学文凭的说书先生?估计连碗凉茶都喝不上。

好在,国家试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留级有解绑之势,她赶紧找朋友托关系,把儿子往高年级送。

借教育制度改革的东风,加上青豆见缝插针的辅导,虎子趁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一路念到了小学毕业。

这证儿拿得多不容易,虎子自己不清楚,他对念了将近十年小学这事儿没概念。

所以也不理解张蓝凤把毕业证上的红印摸花的行为。

他只当自己妈喜欢证儿。反正所有的证张蓝凤都精心保存,时不时拿出来欣赏。

青豆绝对是除了张蓝凤之外最惦记虎子学业的人。她想跟虎子一起念书。

在一个上行的高速发展的城市结构中,“势利”根植在城里人的一言一行里。

青豆刚去小南城听不懂普通话,作为插班生被别名“乡巴佬”。可怜她听不懂,不知道乡巴佬什么意思,后来虎子告诉她,这是乡下人的意思,你来的地方叫乡下。

青豆心有七窍,一点即通,再抬眼看小南城,琳琅精美的“城里”透露出点光怪陆离来。她看出张蓝凤不喜欢虎子找她玩儿,尤其她初来乍到,普通话不标准,乡音重,虎子又喜欢学舌,回家时把她的口音依葫芦画瓢模仿一番,闹得家人脸色十分不好看。

张蓝凤一度坚信,虎子跟“乡巴佬”学坏了——不着家,不学好。年年读二年级的孩子居然连普通话都能倒退,真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儿。

青豆不允许虎子学她说话,认为这是一种嘲讽。

她很小学生地冲他赌气:“我不要睬你了!”像是生气,又像是给他台阶下。

虎子人小,色心不小。他没有看女人脸色的天赋,这一点在他妈身上能看出来。他从来不懂他妈。但青豆脸色一变,他立刻能明白有人生气了!

他以为自己是话本写的“好色”,实则不然。青豆脸上有一对儿怪好看的凹陷,听张蓝凤说那叫酒窝。

她心情好时,里头盛满阳光,心情不好——比如不许他学舌,凹陷便会消失,化进皮肤。

他想,要是每个女人脸上都长这么一对凹陷,能像报纸上的晴雨表似的,事先知会一声,他也不至于老看不明白张蓝凤的脸色,屁股总被揍开花儿了。

他应声:“我不学,那你给我摸一下。”他手痒地抬起了一根手指。

青豆会意,嘴角一撇,一颗酒窝自动粘上了他的指尖。她心思玲珑,知道自己讨喜在哪里。

虎子戳戳,手感糯豆腐似的,他坏心想戳得用力点,又没好意思。好男不欺女嘛。

小学毕业,虎子不肯再念书。学习对他来说太痛苦了。大人什么招儿都试了,连垃圾回收场都送过去两回,想吓唬他。

偏偏他记路特灵,父母还在远处守着,等吓完接他回去,一扭脸,小子人已经没了。回到家,虎子端端正正守着电视,正在看电视上的彩色圆图。

这小子死心眼,说了多少遍,周二电视台休息,没葫芦娃,他开着电视偏要死等。

最后还是王干出的招,他说:“你小学毕业娶不了青豆,人青豆可是门门满分的三好学生,以后要读大学的。”

虎子肉躯一僵,显然犹豫了。

王干趁热打铁,“青豆不漂亮吗?不漂亮你老找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