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拜月(第2/7页)

唐悦跟着绿衣女子进入府门之中,所见之处无一人看守。走了大约一灶香的工夫,前面忽然出现了一道极高大的石墙,石墙左右各通一条羊肠小道,却不知通往何处。绿衣女子用手指轻叩那石墙中心三下,过了片刻,只见那道石墙便从中间一分为二,露出一条宽敞的大道来。接下来他们又接连经过六道石墙,每道石墙都有不同的打开方式,即便唐悦有心记住,接连七道石墙却也令她目不暇接。只一件事让她觉得奇怪,既然石墙可以打开,又为什么每道石墙都只挡住中间一条道,而刻意留下左右两条羊肠小道呢?

那绿衣女子偶然回头观察唐悦神色,见她面上凝重,不由哧哧地笑:“你可是在好奇为何每道石门都要留下左右两条路?”唐悦并未搭腔,绿衣女子笑道,“你跟我们圣主一般年纪,见识却也相差太远了。这七道石墙妙处十足,外人来到我们这里,无法打开石墙,又难以分辨左右道路到底哪一条才是真的,便不得不兵分两路。七道石墙便有十四个分岔处,越往里走,人数越少,来人再多也不足为虑了。”

“若是集中力量走一条道,那又如何?”唐悦道。

绿衣女子嗤笑道:“可惜那十四条道,通的都是黄泉路。”

唐悦淡淡看着她,不再开口了。绿衣女子又看向她手中的倾城,撇嘴道:“名剑配侠士,香花配美人,刀也一样,你这样的容貌,也配用倾城刀吗?”

唐悦淡淡道:“配不配,你说了不算。”

绿衣女子冷下脸道:“唐姑娘,你莫不是还以为自己在唐家堡吗?”

唐悦慢慢将手落在倾城上,锋利的倾城透过刀鞘传来阵阵寒意,她抬起头道:“这里是拜月教,还是唐家堡,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

绿衣女子想起倾城的可怕,背上一凉,不由闭了嘴。

走了许久,才出了那条靠墙上火把照明的通道。前方豁然开朗,仿佛来到一个与外界一般热闹的城中。阳光满地,碧空如洗,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祥和、宁静。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十分正常,简直与街边的普通百姓无异。他们之中有劲装疾服、英气勃勃的少年,有环佩叮当、身材窈窕的少女,有神情潇洒、举止稳重的中年人,甚至连满头银丝、意态闲适的老者都有。他们有老有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做的事情也都各不相同。

但唐悦分明看出,这些人至少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没有一个不是练家子。江湖中人并不少见,随便走在一个城中都能看到佩剑的江湖中人。但若是一个城中都是呢?若是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呢?这种感觉实在是诡异至极。他们对外来的唐悦似乎毫无兴趣,都在忙着自己手中的事,甚至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可那种强烈的存在感,已让唐悦觉得如芒在背。

终于穿过那些人,绿衣女子领着唐悦来到一处最为华丽的府邸前才停下,指着大门道:“圣主吩咐过带你来这里。”说罢她便转身离开了,仿佛急于甩脱唐悦这个包袱。

进入那道大门,唐悦才觉得眼前骤然一变,仿佛从一个普通人的世界突然进入了另一个华美的天地中来了。进门之后先看见的是一个足以容纳四五百人的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十二根巨大的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很多复杂的花纹,然而每根石柱顶端和末端都各镶嵌着一圈鹅卵石大小的夜明珠。

唐悦没有想到拜月教的所在竟然如此神秘又如此庞大,先是一座看似荒无人烟的小岛,接着是神秘的石像群,再来就是七道防御,还需通过一座武林高手遍布的城池,才能到达此处。然而唐悦此刻连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都还不知道,可见拜月教确有特别之处。

唐悦刚来片刻,就听见一阵奇怪的脚步声。接着便看见无数人从四面八方的小园或通道中走出来,他们彼此似乎十分熟稔,相互打着招呼,笑谈而入。与那些城中人一般,他们也都对唐悦视而不见。

唐悦并不知道,拜月教众人数庞大,也有不少性格古怪,从不与人交往的奇士,便是不认识也是常理,所以并没有人注意到她。于是唐悦便一直隐在人群之中,直到她看见了最前方站着的几个熟面孔。卯月堂堂主孟竹醉,文月堂堂主秦时雨,长月堂堂主柳三月,唐悦皱起眉头,不由自主后退了些。他们三人是认识唐悦的,但此刻他们与另一些人站在一起,并没有向这边望过来。

这时候最高处的台阶上才缓缓走来一个人,正是刚才消失的轩辕迟迟。此刻她已换了一身艳丽的衣裳,走到一张铺着柔软狐狸皮毛的椅子上端坐下来。她衣饰华贵,气度娴雅,当真是人间绝色,瑶池仙子。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唐悦还未反应过来,便见人潮如流水一般分开,露出中间一条道来。唐悦刚好站在道边,此刻也不由自主后退半步,见到一个人施施然从门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