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刺史府(第2/3页)

“我三个月前就给你写信提了你妹妹成亲的事情,按理你半个月前就该到了,怎么现在才到金陵?”卫灵竹问完又自觉语气过于生硬,略微和软了些,“可是山上太忙了?”

卫嘉玉回过神解释道:“我先前去了一趟沂山,半路收到来信,于是耽搁了。”

“你去沂山干什么?”

卫灵竹本是随口一问,卫嘉玉停顿片刻,还是如实答道:“那人在沂山。”

有关闻朔的话题多年来一直是他们母子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禁忌,卫灵竹猝然间听他提起,竟有片刻失神。等好不容易收敛心神,才若无其事道:“他如今过得如何?”

“这些年他独自带着一个女儿,在村里教书为生。可惜我到沂山时,他已不在那儿了,只见到了他的女儿。”已过去许多年,他又有了孩子原本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卫灵竹倒不像卫嘉玉第一回 知道此事时那般反应,只问道:“比你小上几岁?”

“七岁。”

卫灵竹一怔,已微微皱起眉头。卫嘉玉见她神色,知道她心中想的什么,又开口道:“这孩子与他应当并无血缘关系。”

“你怎么知道?”

“这孩子出生在小满那天,按日子推算,那年夏天你从江州回来受了重伤,在府上休养三个月,那段时间他衣不解带在府里照看你,未有一日离府。”

听他说起这事,卫灵竹也有了些印象,那是当年他们一家三口少有的相聚日子,对卫嘉玉来说也是童年少有的好时光。她当时甚至想过等伤好之后,便离开水帮离开卫家,三个人随意去这世上哪个地方,可惜这些话还来不及告诉那人,第二年他便留下一纸和离书,离开了卫家。

“是个怎样的孩子?”

“桀骜不驯。”卫嘉玉想了许久,一时竟想不出合适的字眼来形容。但说这话时,唇角又有自己都没察觉到的轻微笑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说了什么好话。

卫灵竹察觉到他的不寻常,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淡淡道:“看样子是个好孩子。”

窗外有风吹过竹林,竹叶发出一阵“沙沙”的轻响。卫灵竹看着窗外,似乎陷入了那些困住她已久的回忆里:“当年他走的时候,我以为是因为他厌倦了这画地为牢一样的日子,没想到,他是换了个地方,又将自己困了起来。”

“你不恨他?”

“你不知道他过去是个什么样的人。”卫灵竹转过头看着他,风马牛不相及地说,“听说后山祠堂的碑亭上,螭龙嘴里衔着一颗东海打捞来的珍珠,太阳底下有五色之光,能保一方风调雨顺,你说会不会是真的?”

卫嘉玉不明白她为何忽然提起这个,但还是回答道:“祠堂修建已有三十多年,中间数次修补,这么多工匠上过碑塔,拇指大的珍珠也该叫人换走了,怎么还会留到现在。”

他说得自然很有道理,卫灵竹却摇摇头道:“不对。”

“你应当说‘那不如我们一块跳上去看看’。”她望着对方略显错愕的神色,微微笑了起来,“他是会这样回答你的人。”

卫嘉玉有一会儿没说出话来,卫灵竹却已经低下了头继续看着手中的账本,仿若刚才那个对他粲然一笑的女子,只是他的错觉。

恰巧此时外头有下人进来通禀,说是大小姐来了。卫嘉玉自觉起身回避,卫灵竹见状叹了口气,到底没有阻拦。

万雁等在院中,见卫嘉玉从屋里出来时愣了一愣,神色显出几分尴尬。卫嘉玉与她点了点头,便打算从院里出去,经过她身旁时,听万雁忽然开口喊住了他:“鹄儿这次任性离家,不是因为二哥的原故,还望二哥不要放心在上。”

卫嘉玉脚步一顿,知道她这是有话要说,果然万雁又接着说:“鹄儿年纪小,本来就舍不得我远嫁,本来以为这次送亲,必定有他,你回来才知道娘打算让你去,一时有些接受不了,这才闹起了小孩子脾气。”

这事情卫嘉玉到了府上,其实已经从下人那儿听说了,这会儿听她说起,也只淡淡道:“三弟与你自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同一般,心中委屈也是人之常情。但娘也是担心他年纪尚小,从没出过远门,遇事没有经验,这才找我回来。”

万雁欲言又止:“我知道娘是为我考虑,怕路上出了什么事。可人都有第一次,三弟再有两年也要及冠,这次去对他来说也算是一次极好的历练机会。何况此去洛阳山高水长,二哥久居山上,难得下山,正好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娘。”

卫嘉玉很快明白了她的心思,他抬了下眼皮:“你心里既然也是希望三弟送你,这些话,为何不直接同娘去说?”

万雁低声道:“鹄儿前几日同她大吵一架,已经叫她伤心,我若去说,必定叫她心寒。”